[实用新型]手摇调整靠背角度的折叠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4712.0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9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金京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友一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024 | 分类号: | A47C1/024;A47C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摇 调整 靠背 角度 折叠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件构成的折叠椅。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管件构成的折叠椅包括椅架、布面和两个扶手。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折叠椅:其椅架由两根后立杆1、四个脚座2、两根短侧杆3、两根长侧杆4、两根前杆5、一个铰接块6、两个前杆套7、两个后杆套8、两根后杆9、两根靠杆10、两个滑块15’、两根短管16和两个接块17组成;其布面由座垫181和靠垫18组成;其两个扶手为两个布扶手19。
椅架的结构请参看图2:
每根后立杆1的下端安装一个脚座2,每根后立杆1的上部经一根短管16铰接一根靠杆10的中下部。
两根前杆5的下端各安装一个脚座2,两根前杆5的中部套装在铰接块6中并相互铰接,两根前杆5上部的向上弯折处各安装一个前杆套7,两根前杆5的上端部分别向外侧弯折。
椅架左侧的短侧杆3中部与椅架左侧的长侧杆4中下部相互铰接,椅架左侧的长侧杆4上部与椅架左侧的后杆套8相互铰接,椅架左侧的长侧杆4下端与第一根前杆5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椅架左侧的短侧杆3的上端与第二根前杆5上部的前杆套7相互铰接,椅架左侧的短侧杆3的中下部套装一个滑块15’,椅架左侧的靠杆10下部活动地插在该滑块15’的插孔154’中,椅架左侧的短侧杆3下端与椅架左侧后立杆1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椅架左侧的靠杆10中部活动地插在椅架左侧后杆套8的长插孔中。一个接块17安装在椅架左侧的长侧杆4的上端。
椅架右侧的短侧杆3中部与椅架右侧的长侧杆4中下部相互铰接,椅架右侧的长侧杆4上部与椅架右侧的后杆套8相互铰接,椅架右侧的长侧杆4下端与第二根前杆5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椅架右侧的短侧杆3的上端与第一根前杆5上部的前杆套7相互铰接,椅架右侧的短侧杆3的中下部套装一个滑块15’,椅架右侧的靠杆10下部活动地插在该滑块15’的插孔154’中,椅架右侧的短侧杆3下端与椅架右侧后立杆1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椅架右侧的靠杆10中部活动地插在椅架右侧后杆套8的长插孔中。一个接块17安装在椅架右侧的长侧杆4的上端。
两根后杆9的中部相互铰接;其中第一根后杆9的上端与椅架左侧的后杆套8相互铰接,下端与椅架右侧的后立杆1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第二根后杆9的上端与椅架右侧的的后杆套8相互铰接,下端与椅架左侧后立杆1下端的脚座2相互铰接。
请参看图3:滑块15’的主体为直管151’,短侧杆3插在该直管151’的管孔152’中。该直管151’的内侧延伸出一个突起部153’,该突起部153’上开出一个与管孔152’平行的斜向插孔154’,以便靠杆10的下部活动地插入其中并可以相对短侧杆3翻转。
请参看图1:座垫181的四角各设一个塑料或金属的锁眼,两根前杆5的上部分别穿过座垫181前侧对应的锁眼,两根靠杆10的中部分别穿过座垫181后侧对应的锁眼,使座垫181被两个前杆套6和两个后杆套8从四角撑起,形成稳定的平面。靠垫18上部的两侧套装在两根靠杆10的上部,靠垫18的下端缝在座垫181的后部。
每个布扶手19的前端套装在对应前杆5的上端部,后端用螺钉固定在椅架同侧长侧杆4上的接块17上。
在使用状态,使用者的臀部坐在座垫181上,而背部靠在靠垫18上。使用者背部顶靠靠垫18的力量愈大,两根靠杆10和靠垫18一起愈向后翻,两根靠杆10的下部就会推着对应的滑块15’沿相应的短侧杆3向斜上方滑动,直至两个滑块15’顶到与对应短侧杆3铰接的长侧杆4,该折叠椅完全展开。反之,若使用者站起来,先前拉动靠垫18或两根靠杆10的上部,两根靠杆10的下部就会推着对应的滑块15’沿相应的短侧杆3向斜下方滑动,两根靠杆10和靠垫18才一起向前翻。
上述折叠椅还存在有如下缺点:1,使用者坐在该折叠椅上时,不能调整和稳定住靠垫18的角度,极大地限制了使用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舒适、便利的手摇调整靠背角度的折叠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友一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友一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4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母铝箔复合带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带有装饰面的电器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