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散热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6139.7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宪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宪治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散热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建筑物在经强烈日照后,往往因散热不易而导致室内闷热,尤其是顶楼,中午时段太阳的热度直接照射于顶楼楼板,将会使得顶楼酷热难耐。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一般顶楼楼板大多铺设有隔热砖,且该隔热砖是在一个砖体底部设置一个隔热层,利用该隔热层的设置,虽然能使太阳的热度不会直接照射于顶楼楼板。但是太阳的热度仍然会被建筑物其它部份所吸收,所以,装设隔热砖并不能有效解决散热的问题。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373463),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1、一个控制单元(图未示)及一与该建筑物相对设置且压制在该冷却单元1上的盖板单元2。这种散热装置虽然已可解决散热问题,但是因为该盖板单元2是由多个盖板3并接而成,且所述盖板3间没有互相衔接的结构设计,必须要在所述盖板3衔接处利用胶合固定,不但组合时相当不方便,且胶合效果不佳时,会造成所述盖板3产生浮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自动感测温度且于设定温度到达时产生散热效果的建筑物散热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散热模组,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一个控制单元及一个对应于该冷却单元的盖板单元。该冷却单元具有多个以挠性膜状物制成封闭状且能容纳冷却液的囊袋、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的引入管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导出的引出管,所述囊袋沿着一个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在该建筑物上。该控制单元感测周边环境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能使所述囊袋中的冷却液由该引出管排出,且由该引入管将冷却液补入所述囊袋。该盖板单元具有多个将所述囊袋压制于该建筑物上的盖板,所述该盖板对应所述囊袋且沿着该水平方向互相搭接,并各具有一个面板部及一个由该面板部朝该建筑物凸设的脚板,该面板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一个设于该第一侧缘的第一搭接部、一个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及一个设于该第二侧缘的第二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与该第二搭接部呈凹凸互补,能使相邻两个面板部互相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控制单元感测周边环境到达预设温度时,能利用该引入管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该且引出管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导出,以使建筑物达到散热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建筑物散热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散热模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直线Ⅲ-Ⅲ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直线Ⅳ-Ⅳ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一个控制单元的组合剖面图;
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操作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散热模组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100的冷却单元10、一个控制单元200、一个与该建筑物100相对设置且压制在该冷却单元10上的盖板单元30及一个连接至该冷却单元10的冷却液储存单元40。
该冷却单元10具有多个以挠性膜状物(本实施例为尼龙材质)制成封闭状且能容纳冷却液的囊袋11、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11的引入管12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11导出的引出管13。所述囊袋11各具有一个与该引入管12接通的第一端部111及一个对应于该引出管13的第二端部112,该第二端部112具有一个穿孔113及一个位在该穿孔113一侧的安装孔114。所述囊袋11沿着一个水平方向X并列设置在该建筑物100上,并各界定出一个空间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宪治,未经郭宪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6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栏杆连接件
- 下一篇:罗宝保温装饰系统板材拼缝连接的专用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