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火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6632.9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1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佳林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15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火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是大众广泛使用的烹调器具。
传统的火锅,由锅体,烟囱,燃烧室,炉底等组成,燃烧室内设有炉桥,炉桥上放置炭火,用于加热锅体内的物料,锅体和炉底是分离式,这样方便在加热锅体和点燃炉桥上的炭火。但是这种分离式的火锅由于其锅体和炉底是分离的,并且没有任何的可以固定的连接,在燃气灶上加热锅体后想要将火锅放在餐桌上就必须先把炉底事先放在餐桌上,非常不便。
经过检索发现一些改进后的火锅,是在锅体上加上一个扣,炉底上设有挂钩,使用时将挂钩挂在扣上来实现整体连接,但是刚放上去的时候由于温度不高可以操作,当人们用餐时后于整个火锅包括挂钩都会很烫,往往都需要放置一旁等其自然冷却才能分离,非常不方便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火锅,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火锅不便整体移动,连接与分离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火锅,包括烟囱、燃烧室、锅体和炉底,锅体和炉底为两个独立部分,在锅体与炉底相扣的部位设有相互对称的横向的两个孔,炉底上与孔相配位置也设有两个孔,稳固杆横向穿过孔和孔。
更好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稳固杆一端通过链条连接在锅体上。
燃烧室底部设有炉桥。
所述的烟囱上设有灰罩。
所述的锅体两侧设有对称的扶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稳固杆将锅体和炉底可以很方便的连接或分离,还增设了扶手,方便了整体移动;烟囱上设有灰罩就减少了使用时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新型火锅,包括烟囱1、燃烧室2、锅体3和炉底4,燃烧室5,底部设有炉桥21,锅体3和炉底4为两个独立部分,在锅体3与炉底4相扣的部位设有相互对称的横向的两个孔5,炉底4上与孔5相配位置也设有两个孔6,稳固杆7横向穿过孔5和孔6,固定杆7穿过这四个孔即可起到固定锅体3和炉底4的固定作用;稳固杆7一端通过链条8连接在锅体3上,方便固定杆随锅体3移动,随时可以使用;燃烧室2底部设有炉桥21,其上可放燃料,方便在用餐时继续对锅体3加热;由于内部有燃烧,所以在烟囱1上设有灰罩9,防止燃烧废气污染用餐环境;锅体3两侧设有对称的扶手10,这样就算锅体3温度很高也可以搬动。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先将炉底4放在一边,锅体3在燃气灶上加热并点燃炉桥21上的燃料,然后再将锅体3放在炉底4上,用稳固杆7穿过孔5和孔6将锅体3和炉底4连接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佳林,未经陈佳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6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