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烫碗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8457.7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开颜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南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烫碗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较方便的新型防烫碗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皮肤烫伤屡见不鲜,很多人都曾被烫伤过,众所周知,烫伤不仅痛苦而且难愈,烫伤后的部位还通常会在皮肤上留下永久的伤疤,影响美观。为了避免烫伤,减少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各种防烫技术应运而生。
专利号为200720006661、申请日为2007年03月30日、公开日为2008年04月09日、专利权人为邵长迎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了一种防烫出水装置,它具有水流进入通道和水流输出通道;所述的水流输出通道包括至少一条水流降温输出通道和至少一条水流常温输出通道,在水流降温输出通道的输出口上装有起降温作用的雾化元件。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水流常温输出通道的入水口装有受热变形后可将其封闭的热动元件和在水流降温输出通道的输出口上装有起降温作用的雾化元件,当水温超过一定温度时,过热水流自水流进入通道进入水流输出通道时,会使热动元件变形而将水流常温输出通道的入水口封闭,阻断水流从该水流常温输出通道流出,而将过热水流导向水流降温输出通道,过热水流经雾化元件降温后流出,不会烫伤人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申请日为2004年11月12日、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01月04日、发明设计人为蔡春华、专利权人为上海纺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了一种防烫纸杯,包括杯底和在该杯底上固定的纸杯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纸杯本体外侧贴覆的不少于一个的隔热贴耳,该隔热贴耳是由内、外两层不同热收缩系数的材质复合形成,中间开设 槽缝,在该槽缝的左、右两侧的内层设有竖状粘带,并分别在该槽缝的顶端和底端左右横向切缝至粘带处。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即通过在纸杯本体外侧贴覆的隔热贴耳,利用隔热贴耳受热后内、外两层复合材质热收缩系数的不同,内层收缩大于外层,形成以隔热贴耳的槽缝为界、左右两侧各自以粘带为中轴的相向收缩的瓦片状,从而使得隔热贴耳与纸杯之间形成空气层,保证了纸杯隔热贴耳的隔热性能。食用者通过拿捏隔热贴耳使内有热饮料的纸杯,不再烫手,使用时手感舒适。
至今为止,对于一日三餐都要使用的的碗碟,还没有人发明出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烫碗碟。
例如申请日为2004.08.06、发明名称为防烫碗、公开(公告)号为CN2754484、专利权人为上海统奕包装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为李瑞卿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烫碗,它包括碗体和碗底,在碗体上部有碗边,碗底下部有一圈凸出的防烫环,该防烫环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与外层之间间隔分布紧合面,与紧合面相对的内层上有内凹陷腔。但是该发明中的碗结构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制作难、结构繁杂、成本高的缺陷。
综上所述,目前防烫碗碟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双层结构、材料改进或者专用于碗碟的夹子。其中,双层结构较为常见,主要适用于碗具,碗具主体设计为双层中空结构或者在腔体中填充热阻物质。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制作较难,成本较高。
针对现有技术的相对不足,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适合儿童和老人的新型防烫碗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防烫碗碟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烫碗碟,包括主体和底座,碗碟的主体边缘上一体制作有指环,指环和碗碟主体之间设有一体制作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容纳手指的凹槽,凹槽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符合日常生活使用的习惯,一体制作的结构保证了制作的难度较低,成本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上。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生产成本低,装配方便,使用性能稳定,而且可避免尤其是儿童或老人的误动作,防止被热水、热饭烫伤,能确保人们尤其是儿童或老人就餐使用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烫碗碟包括主体1和底座2,碗碟的主体1的边缘上一体制作有指环3,指环3和碗碟主体1之间设有一体制作的连接部4,连接部4的底部设有容纳手指的凹槽5,凹槽5表面设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开颜,未经杨开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8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