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消化道液体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8799.9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宫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消化道 液体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具体涉及胶囊式可吞入的一种微型消化道液体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的可视化诊断设备,已经在临床上得到成功的应用,CN1709196及CN1647749等公开的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的控制方法及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无线内窥镜系统胶囊内窥镜系统,通过无线双工通信方式实现了对胶囊内窥镜的定点图像采集和各种控制。但是由于没有取样的功能,不能定点取样,获取的诊断信息单一。
中国专利ZL03232994.6公开了一种微型消化道采样装置,通过位于胶囊状装置两端的,受电磁铁控制的两个弹簧的拉伸分别带动带采样漏孔的内密封壳和外密封壳的相对移动,完成采样漏孔之见的对位和错位,通过内外密封壳上采样漏孔的对位实现采样。但该装置存在以下的不足:
(1)封装非常困难;
(2)气密性;
(3)由于消化道内的压强时刻变化,该装置在采样结束后,不能保证所采集到的液体不会受到外界压强变化的影响;
(4)由于消化道内有很多气体,很可能只采集到大部分气体;
(5)采样时间不可控;
(6)只有一个采样仓,只能采一次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不足的、可吞服的安全可靠的微型消化道体液采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微型消化道液体采样装置,包括胶囊状壳体、电源和无线控制机构,其中无线控制机构包括有天线及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是:壳体内封装有由微型电机和采样仓组成的可移动机构;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或至少一组采样口;在采样仓的外壁具有至少一个或至少一组与采样仓连通的进样口;电机带动采样仓沿轴向移动或/和旋转,使壳体上的采样口与进样口对位实现采样或错位实现封堵。
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胶囊被吞入消化道后,在到达需要进行液体采样的位置后,天线接收外部的指令信号,通过信号转换电路,转换后输送到电机控制电路,开启电机,带动采样仓移动指定的距离或转动指定的角度后,即采样仓上的进样口与壳体上的采样口对位时,关闭电机;当采样完成后,胶囊接收外部控制指令,启动电机,推动采样仓移动指定的距离或转动指定的角度,使采样仓上的进样口与壳体上的采样口错位时,即结束采样封闭采样口。
本装置改进了现有消化道体液采样技术的缺陷,具有以下优点:(1)封装简单;(2)体液采集前后,体液采样仓为密封状态,所采集液体样本能够较好地得到保持;(4)采样机构不受消化道压差的影响;(5)采用吸附材料进行采样,以保证所采集到的基本为体液;(6)采样时间长短可控。(7)当采样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分腔与各自的进样口连通时,可以对消化道不同位置进行采样,独立封装不串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样前的结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结束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结束后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天线及控制电路,3-可移动机构,4-采样仓,5-密封圈,6-固定机构,7-微型电机,8-采样口,9-传动轴,10-空腔,11-进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囊状壳体1、电源和无线控制机构,其中无线控制机构包括天线及信号转换电路2;其特征是:壳体内封装有由微型电机7和采样仓4组成的可移动机构;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或至少一组采样口8;在采样仓的外壁具有至少一个或至少一组与采样仓连通的进样口11;微型电机带动采样仓沿轴向移动或/和旋转,使壳体上的采样口与采样仓上的进样口对位实现采样或错位实现封堵。
上述采样仓4为单腔体或多腔体结构,在腔内填充有液体吸附材料。所述液体吸附材料为无菌海绵、医用棉或其它无菌纤维。
若干采样口8在壳体上的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构成一组。
若干与采样口对应的进样口在采样仓的外壁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构成一组进样口,采样仓为多腔体结构,每个分仓与至少一个进样口连通;微型电机带动采样仓旋转,使采样口与进样口对位实现采样或错位实现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8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