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害虫捕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1254.3 | 申请日: | 201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洁;赵冬香;王宏大;王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22;A01M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1737 海南省儋州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害虫 捕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捕杀害虫的装置,属一种光、电、诱与色为一体的害虫捕杀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害虫捕杀器分为两种,一种是药物灭杀,利用化学药物喷洒来灭杀害虫,长时间使用,不但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灭杀效果同时还严重污染环境,使防治更加困难,而且化学药物易通过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另一种是诱芯诱捕。以上两种捕杀手段都具有一定单一性和局限性,捕杀不彻底易逃脱,达不到捕住必死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捕杀害虫的器具,采用色、光与诱等吸引害虫,被彩色电击杀板击死或击昏的害虫将落入收集盘,收集盘内涂有的粘剂为彻底灭杀提供保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多功能害虫捕杀器由防护罩(1)、骨架(2)、彩色电击杀板(3)、纱网(4)、灯管支架(5)、诱芯夹(6)、电子调控器(7)、收集盘(8)、隔板(9)、底板(10)及挂钩(11)等组成,防护罩(1)安装于骨架(2)上部,收集盘(8)内涂有粘剂。防护罩(1)与骨架(2)相连接,其形状为圆锥形,内侧沿边缘5cm宽喷镀一圈反光膜做反光镜;骨架(2)为内倾角15°的倒三棱锥柱镂空框架,其上安装纱网(4)与灯管支架(5),骨架(2)内棱角安装诱芯夹(6);隔板(9)固定在骨架(2)上;底板(10)与骨架(2)下底面连接;电子调控器(7)固定在隔板(9)上;彩色电击杀板(3)连接在骨架(2)的棱锥面上,彩色电击杀板(3)上均匀排布正负极电网线;收集盘(8)与底板(10)采用卡口旋转式连接;多功能害虫捕杀器上装挂钩(11),便于悬挂。
本实用新型最大益处在于利用色、光与诱等相结合将害虫吸引到彩色电击杀板上,彩色电击杀板采用内倾设计可有效避免被击死的害虫吸附在其表面,保持表面清洁,确保彩色电击杀板不产生短路。收集盘内涂有的粘剂,对击昏的害虫进行二次粘捕,其作用可延长捕杀时间、增大捕杀数量以及确保捕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多功能害虫捕杀器的挂式及落地式为一体的外观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多功能害虫捕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该捕杀器主要是由防护罩(1)、骨架(2)、彩色电击杀板(3)、纱网(4)、灯管支架(5)、诱芯夹(6)、电子调控器(7)、收集盘(8)、隔板(9)、底板(10)及挂钩(11)等组成。
防护罩(1)安装于骨架(2)上部,主要用于防雨,罩内侧沿边缘喷镀一圈宽为5cm的反光膜,以便将灯管支架(5)处安装的灯管的灯光最大程度反射到彩色电击杀板(3)上,以节省能源。骨架(2)为倒三棱锥柱镂空框架,内倾角设计为15°,用于固定防护罩(1)、纱网(4)、灯管支架(5)、诱芯夹(6)、隔板(9)并连接彩色电击杀板(3)及收集盘(8)。纱网(4)紧挨着防护罩(1),便于信息素的气味从中充分散发出吸引害虫,还可防止害虫进入电子调控器(7)。灯管支架(5)处安装霓虹灯管,灯光照明的时间由电子调控器(7)设定控制。彩色电击杀板(3)采用直流高压供电,覆盖在骨架(2)外层并与骨架(2)相连接为直网状且正负极固定在绝缘板上(可采用印刷线路板),正负极用防误接插件连接,其外形设计目的为当害虫落到彩色电击杀板(3)上时,由于高压电击使被击死的害虫靠自身重量落下不会吸附在彩色电击杀板(3)上,这样既使彩色电击杀板(3)正常工作又保证了彩色电击杀板(3)的清洁。诱芯夹(6)固定于骨架(2)内部的任意位置上,用于固定诱芯。电子调控器(7)用以提供彩色电击杀板(3)的保障工作以及照明所需的供电计时控制,电子调控器(7)可与市电或外部电池连接以提供彩色电击杀板(3)与照明所需的电力供应。收集盘(8)与底板(10)以卡口式旋转连接,方便拆卸,易清洗更换,收集盘(8)内涂一层粘剂用以粘捕被击昏的害虫。隔板(9)与骨架(2)的底部大小匹配,用以固定电子调控器(7)。挂钩(11)固定于防护罩(1)的顶点,以便于悬挂该捕杀器。
日间以颜色与诱芯吸引害虫,夜间则由灯光、颜色及诱芯共同作用吸引害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料生产线上的包装装置
- 下一篇: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用制袋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