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铣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1515.1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浙东;夏正行;孙小桥;何湘玥;杨伟强;付翔;林锐;夏建奇;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尤其是一次性加工柱形锥形复合沉孔的铣刀。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2所示加工一个柱形锥形复合的沉孔需要二道工序:1.在原有光孔基础上扩45°锥面孔,2.加工柱形沉孔。
现在的加工过程中要分别使用二种不同的铣刀来分别完成这二道工序,这使得加工一个完整的沉孔换刀次数多,工作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同时完成锥形和柱形沉孔的加工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复合型铣刀,该复合型铣刀能减少沉孔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铣刀,包括绕轴心旋转的刃部和柄部,其特点是:刃部由四个切削齿组成,且四个切削齿均匀布置,每个切削齿前端为圆锥齿、中间为平面齿,后端为圆周齿,其中,第一,三对称切削齿中的平面齿为完整齿,在圆锥齿上与平面齿交接处开有一个向内凹槽,形成破坏圆锥齿,第二,四对称切削齿中的圆锥齿为完整齿,在平面齿上与圆锥齿交接处开有一个向内凹槽,形成破坏平面齿。
圆锥齿和刀具轴线成45°;刃部螺旋角为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锥齿、平面齿和圆周齿组合的复合型铣刀以及在对称的一对齿上分别有破坏圆锥齿和破坏平面齿。一次加工就能完成一个柱形锥形复合的沉孔。该复合型铣刀能减少沉孔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分布立体图;
图2.是需要加工的柱形锥形复合沉孔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破坏圆锥齿的结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破坏平面齿的结构平面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铣刀,包括绕轴心旋转的刃部和柄部,刃部由四个切削齿组成,且四个切削齿均匀布置(图1),每个切削齿前端为圆锥齿5、中间为平面齿6,后端为圆周齿7(图5)。
如图3,5所示,第一,三对称切削齿1,3中的平面齿6为完整齿,在圆锥齿5上与平面齿6交接处开有一个向内凹槽,形成破坏圆锥齿。
如图4所示,第二,四对称切削齿2,4中的圆锥齿5为完整齿,在平面齿6上与圆锥齿5交接处开有一个向内凹槽,形成破坏平面齿。
在刀具制造过程中,磨后角时,第一,三对称两齿1,3圆锥齿5为完整齿,平面齿6被破坏;第二,四对称齿2,4平面齿6为完整齿,圆锥齿5被破坏。
因为被加工件要求沉孔底面与锥面必须为尖角。而该刀具在制造过程中,磨后角时的干涉无法保证平面齿和圆锥齿为尖角。所以对刀具刃部结构做一下改进:
如图3所示,第一,三对称切削齿1,3的平面齿6为完整齿,圆锥齿5被破坏。
如图4所示,第二,四对称切削齿2,4的圆锥齿5为完整齿,平面齿6被破坏。
这样,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加工出符合尖角要求的锥形、柱形复合沉孔而且极大的降低了刀具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