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真空传感器的真空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1516.6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传感器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弧室,尤其涉及一种带真空传感器的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灭弧室本身不带真空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管体内的真空压强变化情况无法知道,监测很不方便,如果内部真空压强升高,真空灭弧室将失去开断能力,甚至造成供电事故,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专利号99224560.5的带有全量程传感器的真空开关管,但是这种真空开关管在制作时很不方便,尤其是阴极板很不容易安装,且在电路导通时,电流沿着真空灭弧室的外壳爬电距离短,绝缘水平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真空传感器的真空灭弧室,能有效解决现有真空灭弧室不易监测、不易制作且爬电距离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带真空传感器的真空灭弧室,包括真空灭弧室管体,在真空灭弧室管体静端安装有一真空传感器,该真空传感器外设有瓷壳,所述瓷壳的外壁均匀开有数条绕瓷壳一周的凹槽,瓷壳内壁有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阳极板定位孔和两个以中心对称分布的阴极板定位孔,瓷壳底面和顶面分别钎焊有一阳极密封帽和阴极密封筒,所述阴极密封筒钎焊在真空灭弧室管体上,在瓷壳阳极板定位孔位置设置有一带通孔的阳极板,该阳极板一端钎焊固定在阳极密封帽上,另一端伸入阴极密封筒内,且所述通孔位于阴极密封筒内,在阴极密封筒内安装有一个倒U形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的两竖直段与阳极板平行,且其两端对应插入瓷壳的阴极板定位孔内,在阴极板的顶面正对真空灭弧室管体静端的通气孔位置开有一圆孔,该阴极密封筒的外壁相对两侧与通孔对应位置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永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阴极板呈倒U形,在安装时更加方便,瓷壳外壁均匀开有数条绕瓷壳一周的凹槽,能有效增加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效果,在真空灭弧室使用过程中,静端导电面通以高压,该真空传感器开始工作,真空灭弧室管内真空压强信号通过真空传感器的阳极密封帽处引出并提供给在线监测装置,就可实现真空灭弧室管内压强的在线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真空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真空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到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真空灭弧室管体4,在真空灭弧室管体4静端安装有一真空传感器,该真空传感器外设有瓷壳3,所述瓷壳3的外壁均匀开有数条绕瓷壳3一周的凹槽31,能有效增加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效果,瓷壳3内壁有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阳极板6定位孔32和两个以中心对称分布的阴极板7定位孔33,瓷壳3底面和顶面分别钎焊有一阳极密封帽5和阴极密封筒8,所述阴极密封筒8钎焊在真空灭弧室管体4上,在瓷壳3阳极板6定位孔32位置设置有一带通孔的阳极板6,该阳极板6一端钎焊固定在阳极密封帽5上,另一端伸入阴极密封筒8内,且所述通孔位于阴极密封筒8内,该通孔为椭圆形,在阴极密封筒8内安装有一个倒U形的阴极板7,在安装时更加方便,所述阴极板7的两竖直段与阳极板6平行,且其两端对应插入瓷壳3的阴极板7定位孔33内,在阴极板7的顶面正对真空灭弧室管体4静端的通气孔位置开有一圆孔,保证了真空传感器内部空间与真空灭弧室管体4内部空间直接相通,该阴极密封筒8的外壁相对两侧与通孔对应位置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永磁铁2,能够提供一个磁场。
在真空灭弧室使用过程中,静端导电面通以高压,根据潘宁放电原理,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电子在阴极板7和阳极板6间以螺旋形运动,形成离子流,该真空传感器开始工作,真空灭弧室管体4内真空压强信号通过真空传感器的阳极密封帽5处引出并提供给由离子柱91、信号处理器92以及显示器93组成的在线监测装置,就可实现真空灭弧室管体4内压强的在线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