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2533.1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6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忠;林奇;郑莲琼;聂小龙;蔡雪峰;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九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金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透水 混凝土 有效 孔隙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的孔隙是指混凝土总体积扣除固体骨架所占体积后的剩余部分,它由连通孔隙、半连通孔隙以及封闭孔隙三部分组成。连通孔隙和半连通孔隙由于可以使水通过、排除或者储存,所以称为有效孔隙。而封闭孔隙水流不能进入其中,相应地称为无效孔隙,因此,有效孔隙率是指有效孔隙体积占混合料总体积的百分比。对于透水混凝土而言,只有保证一定的有效孔隙率,才能确保其排水、渗水等功能。在透水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将有效孔隙率作为其中一个控制指标。
传统测定材料孔隙率的方法有三类,即气压比重计法、吸水法和容重换算法。比如煮沸吸水法,是先称瓶重和样品重,加入定量蒸馏水,然后沸腾煮一个小时,冷却到室温,加蒸馏水到原刻度,得到真实比重,然后计算孔隙率。以上各种方法由于测量周期长,且操作方法复杂,无法满足实时信息获取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无损、高精度的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测量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方法的测量周期长、无法实时获取信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为一透明的矩形计量筒,所述计量筒的横截面长、宽扣除壁厚的净尺寸为270mm×250mm,高度大于200mm,在所述计量筒的侧面标注有可直接读数的有效孔隙率的刻度值,所述刻度值范围为0-100%。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筒的侧面还标注有水位高度变化的刻度值,该刻度值范围为0-50mm,该刻度值与所述有效孔隙率的刻度值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筒的侧面标注的刻度线的起始位置离计量筒的底部的高度不小于150mm。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可测量的透水混凝土的试件规格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具有如下优点:该测量装置构造简单,容易实施制造,所实现的测试周期短,测试操作方便、速度快,测试结果可直接读取、无需繁琐计算,测试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水泥透水混凝土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计量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计量筒的初始水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计量筒在放入试件后的稳定水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所述装置为一透明的矩形计量筒1,所述计量筒的横截面长、宽扣除壁厚的净尺寸为270mm×250mm,高度大于200mm,在所述计量筒的侧面标注有可直接读出的有效孔隙率的读数刻度值11,刻度值范围为0-100%。所述计量筒的侧面还标注有水位高度变化的刻度值12,该刻度值范围为0-50mm,该刻度值12与所述有效孔隙率的读数刻度值11相对应,比如,当水位高度为0mm时,对应的有效孔隙率为100%,当水位高度为30mm时,对应的有效孔隙率为40%,当水位高度为50mm时,对应的有效孔隙率为0%。所述计量筒的侧面标注的刻度线的起始位置离计量筒的底部的高度不小于150mm。所述装置可测量的透水混凝土的试件规格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测量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装置的测量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测试时,先向计量筒中倒入水,使水位达到0mm刻度值,然后将干燥的试件(试件的规格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放入计量筒,待水位稳定后(无气泡出现),读取水位高度增加值Δ,则有效孔隙率大小与水位高度变化值Δ的关系如公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九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金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九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金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2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岩石渗透性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爆胎或快速漏气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