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谐振器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3285.2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凤瑞;苏岩;裘安萍;施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器 温度 控制系统 | ||
1.一种微谐振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微谐振器(200)、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温度控制电路(400)、温度执行元件(500)构成微谐振器温度控制闭环回路,其中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与微谐振器(200)构成微谐振器驱动闭环回路,所述的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驱动微谐振器(200)使其稳定工作在固有频率点处,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输出的微谐振器驱动交流信号(313)为驱动微谐振器工作的交流信号,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输出的直流偏置电压(314)为驱动微谐振器(200)工作的直流偏置电压信号,从而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驱动微谐振器(200)自激振荡,稳定输出微谐振器振动敏感检测电流信号(310),同时该微谐振器振动敏感检测电流信号(310)为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的输入信号,微谐振器(200)的Q值具有温度系数导致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中的电压有效值信号(312)随温度变化,温度控制电路(400)取出电压有效值信号(312)进行运算放大后驱动温度执行元件(500)工作,使微谐振器(200)的温度保持恒定,温度执行元件(500)由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和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构成,上下对称分布在微谐振器(200)两侧并与微谐振器(200)集成加工在同一硅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谐振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具体构造将微谐振器(200)、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温度控制电路(400)、温度执行元件(500)集成如下:所述的微谐振器(200)为制作在单晶硅上的梳状微谐振器结构,在单晶硅基底(210)上加工出信号引线,梳状微谐振器结构由双端固定音叉(202)、左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a)、右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b)、左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a)、左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b)、右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c)和右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d)组成,其中双端固定音叉(202)由上锚定点(201a)和下锚定点(201b)悬浮固定在单晶硅基底(210)上,左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a)和右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b)为驱动梳齿锚定在单晶硅基底(210)上,左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a)、左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b)、右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c)、右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d)为检测梳齿分别锚定在单晶硅基底(210)上,加工在单晶硅基底(210)上的左边驱动电极(205a)与左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a)连接并在左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203a)上施加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压,加工在单晶硅基底(210)上的右边驱动电极(205b)与右边驱动线性梳状梳齿连接并在右边线性梳状梳齿(203b)上施加相同的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压,左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a)和左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b)连接到加工在单晶硅基底(210)上的左边敏感电极(205c),右边第一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c)和右边第二敏感线性梳状梳齿(204d)连接到加工在单晶硅基底(210)上的右边敏感电极(205d);
所述的微谐振器驱动电路(300)由互阻放大器(301)、有效值电路(302)、增益控制电路(303)、直流偏置电路(304)组成,其中微谐振器(200)的左边敏感电极(205c)和右边敏感电极(205d)连接到互阻放大器(301)的输入端,增益控制电路(303)的输出端连接到左边驱动电极(205a)和右边驱动电极(205b),互阻放大器(301)将左边敏感电极(205c)和右边敏感电极(205d)输出的微谐振器振动敏感检测电流信号(310)转化为互阻放大器输出电压信号(311),互阻放大器输出电压信号(311)一路经过有效值电路(302)检测转换后输出电压有效值信号(312)到增益控制电路(30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互阻放大器输出电压信号(311)另一路输入给增益控制电路(303)的被控制信号输入端,增益控制电路(303)以电压有效值信号(312)为控制信号调节互阻放大器输出电压信号(311)的放大倍数输出微谐振器驱动交流信号(313),微谐振器驱动交流信号(313)为左边驱动电极(205a)和右边驱动电极(205b)的输入交流信号,直流偏置电路(304)在左边驱动电极(205a)、右边驱动电极(205b)、左边敏感电极(205c)、右边敏感电极(205d)施加微谐振器(200)工作所需的直流偏置电压(314);
所述的温度控制电路(400)包括依次相连的温度设定电压(403)、比较运算电路(402)和温度执行元件驱动电路(404),将反映温度值的微谐振器驱动电路(200)中的电压有效值信号(312)转换输出给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和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温度控制电路(400)的比较运算电路(402)连接到有效值电路(302)的输出端,取微谐振器驱动电路(200)中的电压有效值信号(312)作为温度控制电路(400)的温度控制输入信号(410),温度控制输入信号(410)与温度设定电压值电路(403)输入给比较运算电路(402),该比较运算电路(402)处理后再经温度执行元件驱动电路(404)放大后输出温度控制信号(411)到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和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微谐振器(200)的设定温度通过改变温度设定电压(403)自由调节;
所述的温度执行元件(500)由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和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构成,所述的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分布在微谐振器(200)的上侧,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分布在微谐振器(200)的下侧,两个温度执行元件对称分布在微谐振器(200)的上下两侧,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和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均由加热丝组成,第一温度执行元件(500a)的第一电阻丝(501a)由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一锚定点(502a)和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二锚定点(502b)悬浮固定在单晶硅基底(210)上,第二温度执行元件(500b)的第二电阻丝(501b)由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一锚定点(502c)和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二锚定点(502d)悬浮固定在单晶硅基底(210)上,加工在单晶硅基底上的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一电极(503a)、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二电极(503b)、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一电极(503c)、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二电极(503d)分别对应的连接到温度执行元件上边第一锚定点(502a)、温度执行元件上边第二锚定点(502b)、温度执行元件下边第一锚定点(502c)、温度执行元件下边第二锚定点(502d),温度控制电路(400)产生的温度控制信号(411)同时施加在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一电极(503a)与温度执行元件上侧第二电极(503b)两端和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一电极(503c)与温度执行元件下侧第二电极(503d)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32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DECT电话功能的平板电脑
- 下一篇:智能蜘蛛机器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