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转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3680.0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2;F16C11/1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转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式转轴机构的产品在众多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如笔记本,电视,游戏机等,一般显示屏都与主机固定连接在一起,使用者只能从一个方向和角度进行操作,造成极大的不便。从而,市场上已开发了可在主机上转动的显示屏,通过转轴将主机与显示屏连接,因此,显示屏可以在主机上转动,以往的折叠式产品转轴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转轴构成一转动轴线,产品的上下两部分绕轴线转动;另一种是转轴构成两转动轴线,产品的上下两部分绕一轴线转动,上部分又由两部分构成且也绕一轴线运动。已知的这两种方式,都不能满足用户用各种姿势去操作,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转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式转轴结构的电子产品不能全方位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上部机壳组件,下部机壳组件,该上部机壳组件和下部机壳组件通过转轴机构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的转轴机构包括两支撑臂和连杆,该连杆与两支撑臂其一端连接在一起,连杆与两支撑臂的连接端与上部机壳组件连接,两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下部机壳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式转轴结构,通过连杆与两支撑臂连接,可实现上部机壳组件围绕连杆作360度旋转,另一方面,两支撑臂的一端与下部机壳组件连接,支撑臂可支撑并固定上部机壳组件,同时上部机壳组件可作360度的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转轴结构全方位操作,使用都无需刻意调整自己的姿势去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转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转轴结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上部机壳组件10,下部机壳组件20和转轴机构30,该上部机壳组件10与下部机壳组件20通过转轴机构30连接在一起。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机构30包括两支撑臂33和连杆36,该连杆36与两支撑臂33其一端连接在一起,连杆36与两支撑臂33的连接端与上部机壳组件10连接,两支撑臂33的另一端与下部机壳组件20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机构30还包括两从动齿轮32,两弹簧31所述的从动轮32设置于支撑臂33与下部机壳组件20连接的一端,所述的弹簧31套设于从动齿轮32上,该从动齿轮32上设置有一挡板35,该挡板35设置于弹簧31的外侧,用于将该弹簧31压缩于该从动齿轮32上。连杆36上有齿形36a,所述的连杆通过该锁套38固定于20上部机壳组件,所述的连杆36上设置有齿形36a,锁套38内壁设置有缓冲衬套,该齿形36a与锁套38内壁的缓冲衬套配合,实现20上部机壳组件在0-360度内无极变速转动。结构34控制转动的角度在0-360度内。所述的连杆36两端分别与支撑臂33一端连接,并紧紧保持左右支撑臂33在一个平面内,构成“U”型结构,连杆36与支撑臂33安装完成后为一刚性结构。上部机壳组件20只能绕两支撑臂33和连杆36构成的刚体中连杆36转动;两支撑臂33和连杆36为一刚体,能维持两支撑臂33步伐一致的绕下部机壳组20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机构30的两支撑臂33,其与下机壳组件20边接的一端与从动齿轮32连接,该从动齿轮32上设置有挡板35和弹簧31,挡板35压缩压缩弹簧31,迫使从动齿轮32与支撑臂33上齿形33a啮合,从而两边平衡支撑臂33和上部机壳组件20形成的扭矩,静止时达到支撑的目的;当用手加力,平衡破坏,两从动齿轮32脱离啮合,相对滑动,所述的齿形33a是按每10度设置的,可实现动态按每10度在0-360度内有级调节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结构30还包括数据线37,所述的支撑臂33包括凹槽,数据线37容置于该凹槽内,实现10上部机壳组件和20下部机壳组件的数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3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锁长唇密封的轧机轴承
- 下一篇:新型膨胀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