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淤泥土地基的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5632.5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2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奇辉;李秀璋;胡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36 | 分类号: | E02D27/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淤泥 土地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淤泥土地基的基础结构,主要适用于各种市政、城建工程,特别适用于淤泥土较厚、地质条件较差的湿地环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旨在推进湿地资源融入城市发展,打造城市居民生态休闲之地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愈来受到重视,为了不破坏原有湿地生态环境,城市湿地生态公园营建材料及基础结构的设计逐渐受到重视。基础形式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的荷载(恒载+活荷)、地基土承载力值。针对一些木栈道上部结构荷载总体不大,但工程场地表层土为泥炭土,层厚最大达20m,地质条件较差的工程,根据常规可以考虑采用地基处理、浅基础、深基础或者组合使用。
适合本工程的地基处理的方法有置换、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等,该些方法需改变淤泥土土质结构或者土质状态,但根据湿地公园设计要求,工程设计不能破坏原有淤泥库结构,需保留原有湿地状态,因此场地表层层厚较大的充填土层(泥炭土)不能进行地基处理,为此只能直接采用浅基础或者深基础。
深基础可以考虑采用钢管桩、静压桩等,但这些基础施工机械体积大、质量重,场地的地表泥炭土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机械承载要求,深基础无法实施。为此只能采用浅基础。
常规浅基础也不能满足本工程场地承载力较低的要求,需考虑采用具有应力补偿特征的PE管基础、钢浮箱基础。钢浮箱基础价格较高,不够经济,而且在防腐、施工上有一定难度,钢材锈蚀后,影响生态不够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淤泥土较厚、地质条件较差的工程条件,提供一种具有应力补偿特性、生态环保、防腐性能好、寿命长的用于淤泥土地基的基础结构,在满足使用功能和承载力安全要求的同时,不破坏原有淤泥土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淤泥土地基的基础结构,具有一组水平布置的PE管,其特征在于:该组PE管上方水平铺设至少两根相互平行、且与PE管垂直的钢压梁,所述PE管与钢压梁之间通过抱箍连接,钢压梁上方通过竖直布置的栈桥柱铺设栈桥。
所述钢压梁与栈桥柱之间设置斜支撑,该斜支撑与钢压梁之间的夹角小于60度。
所述钢压梁采用一组材质为Q235B、规格为HW200*204*12*12、长度为6m的耐候钢首尾拼接而成,且相邻两根耐候钢之间的距离为10mm。
相互平行对应的两根耐候钢之间各设置三根水平横撑,其中两根横撑靠近栈桥柱且与耐候钢垂直布置,另一根横撑则位于中部且与耐候钢成锐角布置,该水平横撑与两根耐候钢的上翼缘连接。
所述PE管采用增强PE160型,直径为355mm,壁厚32mm,出厂前两端热熔密封。
所述钢压梁、抱箍、栈桥柱、斜支撑和横撑的除锈等级均为Sa2.5,且均作热浸锌处理,锌层厚度为120μm。
所述钢压梁的锌层表面刷有160μm厚的涂层,其中底层涂环氧密封底涂料20μm,中间层涂环氧云铁中间涂料1遍,厚度40μm,面层涂环氧沥青厚膜型面涂料1遍,厚度100μm。
所述栈桥柱、斜支撑和横撑的锌层表面刷有160μm厚的涂层,其中底层涂环氧密封底涂料20μm,中间层涂环氧云铁中间涂料1遍,厚度40μm,面层涂丙烯酸聚氨酯厚膜型面涂料1遍,厚度100μm。
所述钢压梁上设有加劲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E管和型钢组合形式的基础,PE管上方通过抱箍连接钢压梁,作为栈桥上部结构的基础,不仅防腐性能好、寿命长、成本低,而且满足了使用功能和承载力安全的要求,不破坏原有淤泥土质结构,避免了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间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各段钢压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图5是图2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5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