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5843.9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5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臻;廖卫红;陈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7和图8,现有的电连接器8包括绝缘本体81、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82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83。绝缘本体81具有前壁811、后壁812、顶壁813、底壁814及两侧壁815。绝缘本体81的前壁811向前凸出形成一板状的固持部816。绝缘本体81上开设有从固持部816前端向后延伸并贯穿该绝缘本体81的若干端子槽(图中未示)。导电端子82对应的卡固在绝缘本体81的端子槽内。金属外壳83包覆该绝缘本体81以屏蔽外部电磁干扰。
但是,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8因绝缘本体81与金属外壳83间有缝隙,因此防水性能差,湿气容易渗入到电连接器内部,从而引起短路,影响传输信号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防水性能的防水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水电连接器包括一内部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一金属内壳、一密封片、一外部绝缘本体、一金属外壳及一防水橡胶圈;导电端子置于一模具内,内部绝缘本体模内成型于导电端子外;金属内壳装设于内部绝缘本体外,该金属内壳包括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侧板,顶板与两侧板上分别压设有卡持凸部,且顶板中部冲设有两个孔槽,底板中部向外压设有一向外凸出的长方形凸起;所述的密封片包括一连接片及由连接片两端延伸出的封闭片,封闭片中部成型有一封闭壳,密封片贴覆于金属内壳的顶板上,且封闭壳遮盖于孔槽上;封闭片进一步封闭孔槽周围;所述的外部绝缘本体包括一上壁、一下壁及竖侧壁,该外部绝缘本体模内成型于内部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金属内壳及密封片外;金属外壳盖合于外部绝缘本体外部及内部绝缘本体后部;防水橡胶圈包覆于金属内壳外部前端。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电连接器以密封片遮盖金属内壳顶板上的孔槽,外部绝缘本体模内成型于内部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金属内壳及密封片外,以外部绝缘本体将密封片与金属内壳以及内部绝缘本体与金属内壳间的缝隙封死及防水橡胶圈封闭的封闭作用,从而达到防水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防水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防水电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防水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防水电连接器的内部绝缘本体的后视图。
图6为图1所示防水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现有技术)
电连接器 8 绝缘本体 81
前壁 811 后壁 812
顶壁 813 底壁 814
侧壁 815 固持部 816
导电端子 82 金属外壳 83
(本实用新型)
防水电连接器 1 内部绝缘本体 10
前壁 101 后壁 102
顶壁 103 底壁 104
侧壁 105 容置槽 106
卡持部 107 固持部 110
端子槽 111 导电端子 20
金属内壳 30 顶板 301
底板 302 侧板 303
卡持凸部 304 孔槽 3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5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连接器的快速接头构造
-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