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6150.1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詹广委;祝贺;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 | 分类号: | B60R21/21;B60R21/23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张向飞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面 安全气囊 安装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特别是一种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对后排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人们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安全气囊也应运而生。
目前的汽车通常会为前排乘客安装安全气囊,也有少数汽车为后排乘客安装侧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布置在后排座椅的骨架上,提供侧向撞击期间车辆乘客与车辆的车门和车窗之间的缓冲。但是对于部分后排单座的车型,传统的侧面安全气囊由于后排乘员与车身侧部之间的空间过大,气囊在发生侧面碰撞展开的情况下,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支撑和定位,导致气囊在受到乘员撞击时容易发生移位,从而不能有效保护后排乘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汽车后排侧面安全气囊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可有效保护后排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设置在汽车后排侧围内饰件上,位于汽车车身侧部及后排侧围内饰件之间,所述的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正对后排座椅。
后排侧围内饰件挡于后排座椅与安全气囊之间,安全气囊触发点爆后,沿展开方向冲破后排侧围内饰件后展开,在后排侧围内饰件和乘员之间形成缓冲区域。
在上述的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中,所述的后排侧围内饰件上设有可方便安全气囊冲破后排侧围内饰件的气囊门,上述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正对气囊门。安全气囊点爆后,可轻易冲破气囊门展开。
在上述的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中,所述的安全气囊包括壳体、气体发生器和气袋,气袋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固连在壳体上且与壳体内的气袋相连接。本安全气囊通过壳体固定安装在后排侧围内饰件上。
在上述的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中,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连在一起。
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触发气体发生器对气袋进行充气,气囊门处的后排侧围内饰件较薄,气袋冲破气囊门,穿过后排侧围内饰件后展开,在后排乘员与车身侧部之间建立缓冲区域,保护后排乘员,降低人体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改变了传统侧气囊固定于座椅内的布置方式,将侧气囊布置到后排侧围内饰件和车身侧部之间,使安全气囊在触发时冲破后排侧围内饰件在规定位置展开,即给侧气囊更大的设计空间,使后排乘员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且释放了侧气囊对座椅的造型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安全气囊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气囊;11、壳体;12、气袋;13、气体发生器;14;螺栓;2、后排侧围内饰件;3、气囊门;4、后排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侧面安全气囊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在汽车后排侧围内饰件2的两侧,位于汽车车身侧部与后排侧围内饰件2之间。后排侧围内饰件2上具有气囊门3,上述安全气囊1的展开方向正对气囊门3。
如图2所示,本安全气囊1包括壳体11、气体发生器13和气袋12,气袋12设置在壳体11内,气体发生器13通过螺栓14固连在壳体11上且与壳体11内的气袋12相连接,本安全气囊1通过壳体11固定安装在汽车后排侧围内饰件2上。
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触发气体发生器13对气袋12进行充气,气袋12的喷出方向正对气囊门3,气袋12冲破气囊门3后在后排侧围内饰件2的内侧展开,在后排乘员与车身侧部之间建立缓冲区域,保护后排乘员,降低人体伤害。
气囊门3是将后排侧围内饰件2上供气袋12冲破的区域设置成薄壁区形成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线载波控制的无极灯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低能量过流脱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