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利厨余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7484.0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瑞麟 |
主分类号: | B65F1/12 | 分类号: | B65F1/12;B65F1/08;B6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利 厨余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余垃圾的收集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厨余桶结构。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一种具备多项用途的回收垃圾,对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言,将厨余垃圾妥善处理、回收再利用,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厨余回收制度实施后,每个家庭都需要将食用剩余的饭菜、果皮菜渣等有机废物先行集中,再待回收车收取或于某定点放置回收。
现在,有些人是用塑料袋装,也有人是用专用的厨余桶,以先行收集厨余。
使用塑料袋的缺点是塑料袋容易被东西刺破,提着到回收桶时容易造成馊水四处滴,很不卫生。并且,由于塑料袋并无法一并丢入回收桶中,因此将塑料袋中的厨余移至回收桶时,容易将厨余四处洒落或者手容易去沾到厨余。再者,在移除厨余后,装过厨余的塑料袋随即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市面上常见的厨余桶,构造通常十分简单,大多仅具备一筒体与一盖体,筒体内部的空间可以容置厨余,使用后再以盖体盖合于筒体顶部。而使用厨余桶仍必须将桶中的厨余倾倒至回收桶中,此时手容易去沾到厨余。
因此,目前的厨余收集容器均不便于移除厨余。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厨余桶结构,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厨余收集及倾倒不方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便利厨余桶结构,包括筒体、活门组成和控制机构。
筒体呈中空并且具有相对的二开口。
活门组成包含多个叶片、一掣动机构、一控制机构。
多个叶片设置于筒体的一开口且常态地遮蔽此开口。于此,每一叶片以旋转的关系枢接于筒体开口的端缘。
掣动机构可驱动该多个叶片旋转至一开启位置,以显露出筒体的开口。
控制机构设置于筒体上。控制机构可控制掣动机构进行此些叶片的驱动。
上述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其中,掣动机构包括定位件、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和多个驱动件。
定位件活动式设置在筒体上。
每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定位件上,且另一端固定于筒体上。
每一叶片对应该多个驱动件中的至少一个。
每一驱动件设置在定位件与对应的叶片之间且由定位件向对应的叶片延伸。
其中,当定位件与控制机构卡合时,每一弹性件呈现拉伸状态。而当控制机构释放定位件时,定位件因弹性件的拉力朝向叶片移动,并带动驱动件推抵对应的叶片,以使叶片旋转至开启位置。
上述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其中,控制机构包括卡合件、连动组件和按压开关。
卡合件活动式设置在筒体上,并且与掣动机构的定位件卡合。
连动组件设置在卡合件和按压开关之间,且固定于卡合件上。
当按压开关被按压时,按压开关推动连动组件,以使连动组件带动卡合件释放定位件。
上述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其中,便利厨余桶还包括握把。握把设置于筒体外侧。并且,按压开关可设置于握把上。
上述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其中,便利厨余桶还包括闭合辅助机构。闭合辅助机构套合在叶片相对于筒体的另一侧上,以致使叶片保持闭合。
上述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其中,便利厨余桶还包括承接桶。承接桶具有直径小于或等于闭合辅助机构的直径的一开口。承接桶可提供筒体经由闭合辅助机构放置于承接桶的开口上。
综上所述,使用者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利厨余桶时,可通过控制机构来轻易地控制叶片的开启,以移除桶中的厨余垃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于叶片闭合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于叶片开启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4A、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于叶片开启状态下的截面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于叶片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于叶片开启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分解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的示意图;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便利厨余桶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收集桶
110 筒体
110a 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瑞麟,未经陈瑞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7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鼻腔清洁装置
- 下一篇:装饰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