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0777.4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城;姬大庆;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亚强电气产品成套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箱体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闭环境的温湿度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能够用于消除密闭箱体内的凝露。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昼夜温差大且空气潮湿的地方容易产生凝露,尤其在电气电子领域,室外的配电箱、仪器仪表箱的箱体内顶部、内壁均有可能凝结水珠,凝结的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在运行的电气或电子元器件上,会造成电气或电子回路的短路或接地,甚至会造成断路器等重要设备的误动。
目前,能够消除密闭箱体内凝露的温湿度调节装置,一股采用半导体制冷除湿,通过在制冷片的热端与冷端采用直通式散热片进行热量传递,风机装在侧端,风的走向是直通式进出。这种方式对于集中发热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来说,相当于在热源上覆盖了一个导热体,而风机的冷风直接作用点在导热体侧面。对于制冷片的冷端来说,这种直进、直出的方式不能使被除湿的空气与制冷片冷端的充分接触,影响除湿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能够用于消除密闭箱体内的凝露,增强除湿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包括制冷片,设置在制冷片热端的散热单元,以及设置在制冷片冷端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含散热器和固定在散热器上的散热风机,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面的中心为平面,四周为弧面,散热风机的出口正对所述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特点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片形成导风槽道,所述导风槽道以所述平面为中心向外发散布置。
所述散热器的传热面设置有与制冷片热端相对应的栅孔。
所述冷凝单元包含绝热腔,设置在绝热腔内的蛇形风道,设置在蛇形风道入口的循环风机,以及设置在蛇形风道出口的凝露水管;所述制冷片镶嵌在绝热腔上表面,绝热腔上表面与散热器的传热面固定连接;所述蛇形风道与制冷片的冷端贴附。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蛇形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角设置,蛇形风道弯角处设置有凝露排泄孔。
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散热面的中心为平面,四周为弧面,散热风机的出口正对所述平面,利用正吹强制散热,相对于侧吹散热效果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单元采用绝热腔,绝热腔内设置有蛇形风道,制冷片镶嵌在绝热腔上表面,绝热腔上表面与散热器的传热面固定连接,蛇形风道与制冷片的冷端贴附,通过绝热腔实现制冷片的冷端接触环境和热端接触环境的隔绝,能够增强除湿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单元采用蛇形风道,使被除湿的空气在蛇形风道内多次迂回,并与制冷片的冷端产生更多的接触,从而产生更大的温差,产生更多的凝露,提高了除湿效率。
实验证明,在环境条件相同,散热面积相同,制冷片面积相同,同风量条件下,本装置可提高温差6~9℃,出、入风口相对湿度下降20%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冷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种散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散热器;2、散热风机;3、支架;4、制冷片;5、绝热腔;6、蛇形风道;7、循环风机;8、凝露水管;9、凝露排泄孔;10、栅孔;11、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主要包括制冷片4(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单元和冷凝单元。散热单元包含散热器1和固定在散热器1上的散热风机2,其中,散热器1的散热面的中心为平面,四周为弧面,在平面中心通过支架3固定散热风机2,散热风机2的出口正对平面中心。冷凝单元包含绝热腔5,设置在绝热腔5内的蛇形风道6,设置在蛇形风道6入口的循环风机7,以及设置在蛇形风道6出口的凝露水管8。制冷片4镶嵌在绝热腔上表面,蛇形风道6与制冷片4的冷端贴附,绝热腔5上表面与散热器1的传热面固定连接,制冷片4的热端与散热器1的传热面紧贴。蛇形风道6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伸出绝热腔5,设置在绝热腔5的两侧,并且对角设置。在蛇形风道6弯角处设置有凝露排泄孔9,凝露水管8收集凝露水,排出密闭箱体之外。
结合图3,对图1图2所述的实施例进行改进,在散热器1的传热面设置有与制冷片4的热端相对应的栅孔10,散热风机2能够直接正吹到制冷片4的热端,提高散热效果。
结合图4,散热器1的散热片11形成底面为弧形的导风槽道,导风槽道以散热面的平面为中心向外发散布置,散热风机2实现正吹散热面,导风槽道向四周导出热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亚强电气产品成套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亚强电气产品成套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