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0874.3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晶雅 |
主分类号: | B60C23/12 | 分类号: | B60C23/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充气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汽车、轿车、火车、轮船以及飞机等,而大部分的交通工具都要靠轮胎来行驶,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各种轮胎都是充气轮胎,往往数天就要充一次气。当轮胎中气比较足时,骑自行车就比较省力,而驾驶汽车等就能减少一定的动能;当轮胎中气比较少时则相反,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磨损较大,使用寿命减短。
现有的车辆轮胎和充气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是互不相干的两件物体,只有在车辆轮胎亏气时才将车辆轮胎与充气装置联接起来,用充气装置为亏气的车辆轮胎充气,因此为车辆轮胎充气时必须停车,而且连接充气装置、对轮胎充气都需要耽误一定的时间,不仅如此,常常因为在车辆亏气时找不到充气装置,而使车辆无法运行。
现在也有人在设计实心轮胎,以此来摆脱充气的麻烦,不过实心轮胎使用的材料较多且较为笨重,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弹性较差,同时也不符合环保理念。
目前也有部分专利,如公告号为CN2563008Y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轮胎,通过与内胎连接的气囊对轮胎进行充气。不过随着轮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轮胎的结构,都向无内胎、子午线结构、扁平(轮胎断面高与宽的比值小)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轮胎也大多为无内胎结构,因此该自动充气结构已经不适用了。也有部分专利,如公告号为CN2449972Y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的自动充气装置,通过转动的轮胎使活塞受压,进而对轮胎充气,当该充气装置随车轮转到下面并与地面接触时,活塞受到重力挤压,最终对轮胎进行充气,由于所受到的挤压较大,挤压过程中无论对于活塞或者对于轮胎的磨损都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轮胎需要经常充气,麻烦且浪费时间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包括轮毂以及装设在轮毂上的轮胎,该轮胎包括轮胎外皮和设于轮胎外皮上的气门,所述轮毂上设有一自动充气装置,该自动充气装置包括装设于轮毂上的气泵和与气泵连接的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可带动气泵工作且中部铰接在轮毂上的可摆动推杆,该推杆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可抵接轮胎外侧壁;所述轮毂上还设有可使气泵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轮胎气门连接。
所述推杆为一可伸缩推杆,该推杆包括一杆套和活动套设在杆套中的活动杆,该活动杆上连接一可推动活动杆伸缩的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端与活动杆连接、另一端设有滑槽的动力杆以及一端配合在动力杆滑槽中且套设有弹簧的滑杆,该动力杆的中部与轮毂活动铰接;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气缸,该气缸与所述气管相连通。
所述的复位装置为一固定在轮毂上与推杆连接的复位弹簧。
所述的导气管与轮胎气门一体成型。
所述的轮毂表面设有一可隐藏自动充气装置的盖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所述的轮毂上设有一自动充气装置,将轮胎与充气装置联系在一起,随时对轮胎进行充气,解决了以往数天需要对轮胎进行充气的麻烦,减少了轮胎充气浪费的时间,同时也可避免在车辆亏气时找不到充气装置而使车辆无法正常运行。
2、由于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包括设于轮毂上的气泵和与气泵连接的一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可带动气泵工作且中部铰接在轮毂上的可摆动推杆,该推杆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可抵接轮胎外侧壁,因此当自动充气装置随着车轮运动过程中,当轮胎内的气较少时,车与人的重量将轮胎往下压,挤压的轮胎侧壁变大,挤压推杆,推杆推动气泵,随着车轮的不断转动,进而达到对轮胎充气的目的。该结构利用了力与力间的相互传递,来达到充气的目的,不仅适用于无内胎的结构,同时也可省去了人为地为轮胎充气的麻烦,节省了人力。而使轮胎处于较多气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减少地面与轮胎的接触面,使地面与轮胎相互间的摩擦力降低,使轮胎不易损坏,增加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3、由于推杆中部铰接在轮毂上,因此轮胎变形对推杆产生推力,推动推杆运动,同时由于所述的铰接部靠近轮胎,因此该铰接部与推杆间配合具有杠杆的作用,在轮胎变形产生的小位移转化成一个大的位移,可轻松地推动活塞杆对轮胎进行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晶雅,未经陈晶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研磨器
- 下一篇:烘烤炉内达到火力及温度均匀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