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1637.9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全;齐书学;孙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百利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02;G01R15/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23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设置PCB电路板、线圈、导线等电子元件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
背景技术
电力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进行电能计量和获取保护、控制信号的重要设备,其精度和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传统的电磁式电力互感器在电网向大容量、超高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绝缘结构越来越复杂,造价也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加;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带窄;大部分依赖绝缘油做主绝缘,因而易燃易爆。电压互感器存在铁磁谐振的可能性,容易引起过电压;电流互感器存在磁饱和问题,在大容量系统中变得非常突出。大容量、超高压系统的短路电流不仅数值很大,而且含有很大的非周期分量。过大的短路电流引起电流互感器铁芯过度饱和,励磁电流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大,会引起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数值和波形的严重失真,继而引起系统保护的误动作。另外,传统互感器100V或5A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数字测量装置、微机保护装置连接。上述问题说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等发展需要,寻求更理想的新型电力互感器已势在必行。
电子式互感器作为新一代互感器,在电力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等方面,相对传统互感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行业内的一大热点。因此,国内外致力于此互感器的研究工作。
电子式互感器的运行稳定在需要电子技术保证的同时,要求与其相配套的机械结构必须紧凑合理,以便有序布置电子元件、缩小体积,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设置PCB电路板、线圈、导线等电子元件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包括底部形成有下开口,顶部形成有顶部端口的壳身和盖于壳身顶端的壳盖,所述的壳身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内置PCB板的电流信号盒的固定板,壳身内位于固定板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LPCT线圈和罗氏线圈的支撑杆,所述的壳身的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对应的嵌入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水平贯穿壳身的导电杆两端的固定结构。
所述的壳身的顶部端口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外边沿和向内凸出的内边沿,所述的外边沿上开有用于固定壳盖的固定孔,所述的内边沿上开有用于固定固定板的通孔。
所述的壳身内设置有4个支撑杆,所述的4个支撑杆的底端对应的固定在壳身底部形成底部开口的周边上,所述的4个支撑杆的顶端用于分别固定支撑LPCT线圈和罗氏线圈。
所述的壳身底部形成底部开口的周边上对应的形成有四个螺孔,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形成有与所述的螺孔相结合的外螺纹。
所述的壳盖的周边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凸边,所述的凸边上形成有与壳身的外边沿上的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孔。
所述的对应嵌入在壳身侧壁上的固定结构包括有嵌入一侧侧壁上的绝缘结构和对应的设置于另一侧的非绝缘结构。
所述的绝缘结构包括有嵌入在壳身侧壁的贯通孔内的中间形成有贯穿导电杆的通孔的绝缘压板和套在绝缘压板上的密封垫圈,所述的绝缘压板与密封垫圈通过螺栓固定结合。
所述的非绝缘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壳身外侧面上的端部压板,所述的壳身和端部压板对应形成有贯穿导电杆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占用空间少,能够在由壳身与壳盖组成的有限的密闭空间内,合理整合PCB电路板、线圈、导线等电子元件,借助壳身与壳盖的结构特点,将各元件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必不可缺的工作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器身的各零部件便于加工、结构紧凑、装配过程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壳身的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是:
1-一次端子;2-标志牌;3-壳身;4-LPCT线圈;5-罗氏线圈;6-导电杆;7-端部压板;8-绝缘压板;9-密封垫圈;10-壳盖;11-电流信号盒;12-等长双头螺栓;13-固定板;14-支撑杆;15-通孔;16-外边沿;17-内边沿;18-固定孔;19-底部开口;201-绝缘结构;202-非绝缘结构;21-凸边;22-顶部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百利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百利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愈式低压电容器压力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电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