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园管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1853.3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0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肖宏儒;秦广明;宋卫东;王中玉;钟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51/02 | 分类号: | A01B51/02;B62D55/18;B62D5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园 管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机械,尤其是一种茶园管理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改变传统茶园管理作业(如耕作、施肥、修剪和植保)依赖人力完成的落后状况,近年来出现了机械化的茶园管理设备,例如申请号为200910026618.4的中国专利申请通过公开茶园管理作业机多用底盘,而揭示了一种茶园管理作业机,此外该专利申请背景技术涉及的申请号为200520116081.8、97223432.2的中国专利所披露的机器也属于茶园管理机械的范畴。但据了解,由于目前茶园的种植模式较多,茶树的行距不统一,而上述现有各种茶园管理作业机械的轮距相对固定,因此使用时适用范围受限,多有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行距的茶园管理机,从而扩大使用范围。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茶园管理机包括位于固定机架上的工作平台以及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驾驶室和动力系统,所述固定机架呈矩形框架结构,一侧下方安装定位行走履带;此外还含有活动机架,所述活动机架下方安装与定位行走履带配对的可变位行走履带,所述活动机架与固定机架构成可锁定移动副,所述可锁定移动副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履带行走方向。
这样,便可根据需要改变固定机架与活动机架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行走履带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行距的茶园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发动机与两动力输出油泵联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轮距调整部分的放大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茶园管理机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图中1是定位行走履带,2是护枝器,3是液压油箱,4是机架组件,5是遮阳棚,6是仪表台,7是操纵系统,8是发动机,9是发动机罩,10是轮距调节机构,11是油泵驱动部件,12是发动机油箱,13是可变位行走履带,14是齿轮泵,15是发动机飞轮,16是变量柱塞泵。由图不难看出,遮阳棚5内的驾驶室和油泵驱动部件11动力系统位于作业平台上,而作业平台安置于机架组件4的固定机架上。如图4、图5所示,固定机架4-1为“目”字形矩形框架结构,一侧下方安装定位行走履带1。活动机架4-4的下方安装与定位行走履带1配对的可变位行走履带13(参见图1),并通过活套在固定机架平行框上的套管4-5与固定机架构成通过螺栓4-3可锁定的移动副,该移动副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履带行走方向。固定机架4-1“目”字形矩形框架的两中间支撑杆之间具有油缸安装杆4-6,油缸4-2的缸体铰支在该油缸安装杆4-6上,油缸的活塞杆与活动支架4-4铰接。
当需要调节两履带间距(俗称轮距)时,将固定机架一端顶起,调整油缸的注油量,使活塞杆的伸缩量发生变化,即可达到调整轮距的目的。调好之后,用螺栓使固定机架与活动机架相互固定即可。
为了保证活动支架与固定机架固牢,在固定机架上设有预定间距X的排孔,在活动机架的套管上开有两预定长度Y的长孔,预定长度大于预定间距,即Y>X,这样可以再调节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有多个(至少四个)螺栓将固定机架与活动机架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秧机的侧浮板
- 下一篇:带有松土装置的马铃薯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