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2081.5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2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刚 |
主分类号: | B08B1/04 | 分类号: | B08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8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纤 端面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清洁用具,特别是一种清洁刷,尤其是一种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电子行业中,通常是采用清洁机对光组件、光模块的端口端面进行清洁。而现有的清洁机在使用时都是利用高压气体与液体进行清洁的,由于清洁机的冲击力有限,因此,当光组件、光模块的端口端面被胶质材料或油类物质污染时,无法有效地的将其清除干净。另外,还可以使用棉签对端口的端面进行清洁,但是由于棉签的棉纤维其结构比较松散,,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清洁效果;另外,如果操作不当,还容易对端口的端面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清洁效果好,并且不会对端口的端面造成损伤的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由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杆体顶部的清洁块构成,所述清洁块的直径为1~2mm,所述杆体由依次连接的主杆、衔接杆、支撑杆以及尾杆构成。
所述清洁块与所述主杆的直径相同。
所述尾杆末端的端面为半圆形结构。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清洁块、所述衔接杆以及所述主杆的直径相同。
所述衔接杆为锥形结构,所述衔接杆顶部端面的直径与所述清洁块与所述主杆的直径相同,所述衔接杆底部端面的直径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由杆体以及设置于杆体顶部的清洁块构成,清洁块的直径为1~2mm,杆体由依次连接的主杆、衔接杆、支撑杆以及尾杆构成。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操作简单、清洁效果好,将清洁块伸入端口内与端面接触进行清洁,不但能够有效地清除端面上的污渍,还可以起到抛光端面的作用,并且不会对端面造成损伤,解决了现有无法对端口端面进行彻底清洁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尾杆末端的端面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杆体 2清洁块 3主杆
4衔接杆 5支撑杆 6尾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由杆体1以及设置于杆体1顶部的清洁块2构成,该清洁块2的直径为1mm,杆体1由依次连接的主杆3、衔接杆4、支撑杆5以及尾杆6构成。清洁块2与主杆3的直径相同,而衔接杆4为锥形结构,衔接杆4顶部端面的直径与清洁块2与主杆3的直径相同,衔接杆4底部端面的直径与支撑杆5的直径相同,尾杆6末端的端面为半圆形结构。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纤端面清洁刷,由杆体1以及设置于杆体1顶部的清洁块2构成,该清洁块2的直径为2mm,杆体1由依次连接的主杆3、衔接杆4、支撑杆5以及尾杆6构成。清洁块2与主杆3、衔接杆4以及支撑杆5的直径相同。尾杆6末端的端面为半圆形结构。
另外,为了增加杆体整体的强度,还可以将主杆、衔接杆、支撑杆以及尾杆制成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其伸入光组件、光模块、光设备的端口内部,使其与端口的端面相接触,然后通过手动或电动的形式使其转动,从而完成对端面的清洁。另外,当端面上的污渍较为顽固时,还可以配合酒精一起进行使用,从而使端面彻底清洁。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刚,未经张金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高效的气动马达
- 下一篇:一种LED侧置式连接器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