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精密医疗CT机旋转主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2840.8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辉;马忠超;孙振生;李玉泉;王劲松;徐淑萍;吕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02 | 分类号: | F16C19/02;F16C43/06;F16C33/80;F16C33/66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3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精密 医疗 ct 旋转 主轴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密医疗CT机旋转主轴承。
背景技术
医疗CT机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X线在放射学中的一大革命。我国在70年代术引进了这一新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设备正逐步赶上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不断完善和发展。CT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层开,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由于CT设备的高精度、高准确性的要求,对与之相关的配套轴承性能、寿命的要求也很高,目前,高精密转盘轴承在CT机上得到了普遍应用。该类轴承的主要特点是:轴承外形尺寸大,壁薄,属大型薄壁轴承;轴承寿命长,旋转精度高,振动噪音低,启动摩擦力矩小,安装孔数目多且精度高,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轴承。这就给轴承设计、制造及检测等技术带来很大的难度。
高精密转盘轴承作为医疗CT机的关键基础件,目前均从国外进口,该产品在国外的设计制造已趋于成熟。而国内仍无成熟的研发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CT机的瓶颈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医疗CT机配套主轴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求旋转精度高、转速高、噪音低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四点接触球式转盘轴承,用于转速为160rpm的系列医疗CT机旋转主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精密医疗CT机旋转主轴承,由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2、内圈3、保持架4、滚动体5、密封圈6、油杯7和螺栓8组成,内圈3的外径靠在第一外圈1的内径上,油杯7设在内圈3内径上,滚动体5从内圈3和第一外圈1的最大间隙处装入滚道,滚动体5均匀分散在滚道上,再插入保持架4,密封圈6安装在第一外圈1上,螺栓8将第二外圈2与第一外圈1紧固联接,第二外圈2、第一外圈1与内圈3的挡边形成迷宫式刚性密封结构,润滑脂从油杯7处注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转盘轴承密封形式,取消橡胶密封结构,改为迷宫式刚性密封结构,降低轴承套圈摩擦对启动扭矩的影响;取消传统四点接触转盘轴承的装球孔,降低了轴承的噪音,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结构相比,轴承寿命同比增加50%;转速提高35%,噪音降低12%,成本降低20%。全面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突破了长期困扰国内业界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外圈,2、第二外圈,3、内圈,4、保持架,5、滚动体,6、密封圈,7、油杯,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无装球孔,把内圈3的外径靠在第一外圈1的内径上,滚动体5从内圈3和第一外圈1的最大间隙处装入滚道,然后把滚动体5均匀分散在滚道上,再插入保持架4。最后将密封圈6安装在第一外圈1上,再用若干螺栓8将第二外圈2与第一外圈1紧固联接。迷宫式刚性密封结构由第二外圈2、第一外圈1与内圈3的挡边形成,润滑脂从油杯件处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