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油水分离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3201.3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1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宏;曹后建;史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油水 分离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油水分离。
(二)背景技术
茶多酚生产过程中,生产后的油性溶剂中含有少量水及茶渣,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溶剂重新回收利用。采用常规的油水分离器,结构复杂,需要借助外力进行分离,造价高、运行成本高,且油性溶剂回收量少,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不适合茶多酚生产中油性溶剂回收利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油性溶剂回收量大、运行成本低的自动油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油水分离,它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进液管,右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将箱体内腔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三部分,每部分的箱体上均设置有出渣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悬置于第二腔室内,顶端穿过箱体顶盖设置于顶盖外;
所述第一挡水板上设置有倒置的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个直管分别悬置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
所述U型管悬置于第一腔室的直管底端设置有挡渣罩。
所述出水管底端设置有设置有挡渣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自动油水分离,其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外力,利用油水级茶渣的比重进行分离,水通过出水管分离出,茶渣通过出渣口排出,溶剂通过出油口充分回收利用,其油性溶剂回收量大,运行时不需要增加外力,运行成本低,适用于茶多酚生产中油性溶剂回收利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油水分离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油水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其中:
箱体1、进液管2、U型管3、出水管4、出油口5、挡渣罩6、第一挡水板7、第二挡水板8、出渣口9、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第三腔室12。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自动油水分离,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左侧设置有进液管2,右侧设置有出油口5,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挡水板7和第二挡水板8,所述第一挡水板7和第二挡水板将箱体1内腔分成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和第三腔室12三部分,每部分的箱体上均设置有出渣口9,所述第二腔室11内设置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底端悬置于第二腔室11内,顶端穿过箱体1顶盖设置于顶盖外;
所述第一挡水板7上设置有倒置的U型管3,所述U型管3的两个直管分别悬置于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11内。
所述U型管3悬置于第一腔室10的直管底端设置有挡渣罩6,可以防止沉降于箱体1底部的茶渣进入U型管3。
所述出水管4底端也设置有设置有挡渣罩6,可以防止沉降于箱体1底部的茶渣进入出水管4。
工作时,混合液体通过进液管2进入箱体1的第一腔室10,通过重力作用,水与油性溶剂分层,同时茶渣沉降于箱体1底部,油性溶剂通过第一挡水板7顶端进入第二腔室11,第二腔11室注满后,油性溶剂进入第三腔室12然后通过出油口5回收利用;
少量水分在第一腔室10分离后,利用虹吸原理,通过倒置的U型管3进入第二腔室11,然后经由出水管4流出。
沉降的茶渣通过出渣口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砂轮研磨液过滤装置
- 下一篇:顶部锚杆支护的锚索供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