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层门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3631.5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凌;汪青根;蒋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黄东凌;汪青根 |
主分类号: | B66B13/02 | 分类号: | B66B13/02;B66B5/00;E05B35/00;E05B6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76 | 代理人: | 褚治保 |
地址: | 51802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门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层门门锁,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地防止发生电梯操作人员因不当操作导致从层门坠入电梯井道事故的电梯层门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业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人员伤亡事故中,电梯作业人员从层门坠入井道是最常见的电梯伤亡事故之一。为此,全国各地相关部门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如制定相应的电梯管理制度(特别是层门三角钥匙的管理)、在层门开锁处贴上安全提示、加强电梯安全教育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这类事故的发生,但因种种原因,这类事故还是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电梯使用者违规操作外,传统的层门门锁保护功能不完善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现有的电梯层门开启方式,使用三角钥匙就可以完全打开电梯的任一层门,打开电梯层门的目的之一为了进入轿厢或轿顶,如果未先观察井道内轿厢的位置,则完全打开层门后存在坠落井道的危险,同时由于三角钥匙管理的疏漏,也造成了一些非专业人士使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层门后坠落井道的事故。究其原因,除了操作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和非专业性的外在因素之外,电梯层门可以简单的通过三角钥匙直接完全打开也是事故隐患的内因。
公知的电梯层门手动开锁装置是通过三角钥匙驱动顶杆(或其它装置)打开层门机械锁钩,然后通过打开的门缝就可以完全手动开启层门。在检修或解困轿内人员时,人需要通过打开电梯层门进入轿厢或观察电梯井道的情况,由于电梯层门是隔离井道与人活动场所的安全屏障,当电梯轿厢不在本层站时,手动开启电梯层门时就有坠落井道的危险。
目前,使用电梯层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的步骤还没有标准,电梯界却有一个共识,即:用钥匙手动打开层门要遵循的步骤是“一慢、二看、三行动,具体过程如下:
一、一只手用层门钥匙打开层门锁钩,另一只手将层门扒开一条缝,使层门在自闭力的作用下不致关闭。
二、通过打开的层门门缝,观察电梯轿厢的位置。
三、如果轿厢(或轿顶)的位置在该层,双手扒开层门(和轿门),进入轿厢(或轿顶)。
但因多种原因,如个别电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省去中间的环节,用层门钥匙打开锁钩的同时就将层门推开一个较大的宽度,此时,若轿厢(或轿顶)不在此层,电梯操作人员面对的将是一个深渊,若电梯操作人员的潜意识里认为轿厢就在此层(因为之前是其把轿厢停在此层,其他人把轿厢开到了其它楼层。或者电梯显示装置显示轿厢在该层,而实际上轿厢却不在该层),加上当时比较慌忙等,事故就极有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防范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可能发生的人员坠落井道事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改变目前电梯层门通过三角钥匙操作就可以一次直接完全打开层门的方式,当使用三角钥匙手动打开该电梯层门门锁时,第一次开门动作只能将电梯层门打开100-150mm的宽度(该宽度能有效防止人员坠落井道),要进一步完全打开层门则必须用三角钥匙再次转动设在层门侧面的二次紧急开锁装置或用手拉动已打开的层门后面的拉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传统层门门锁上增加一套机械锁紧保护装置及相配的门锁开启装置,在层门关闭时,上钩和下钩啮合,二次下钩沿水平开门方向固定在下钩的后面,与下钩同向排列。一次门锁开启装置的上门套、一次紧急开锁装置、水平转板顺序连接,二次门锁开启装置的层门、二次紧急开锁装置、垂直转板、拉绳、转杆、上钩、凸板顺序连接。
与现有的层门紧急开锁装置比较,新型层门开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不可能一次完全打开层门,在完全打开层门(和轿门)前,通过机械装置保证开锁人员须再进行一操作步骤,这一操作步骤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三角钥匙转动设在层门侧面的二次紧急开锁装置将上锁钩抬起; 二是用一只手伸进层门后面操作一拉绳,再次将上锁钩抬起,从而打开层门(和轿门)。这个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为电梯作业人员提供一个观察轿厢位置的空间和时间,使其站在打开的电梯层门门缝前,并面对电梯井道,在进行第二次开锁时,借助已打开的层门门缝来观察电梯轿厢是否就在此层,或在随后伸手到层门后面拉动拉绳时,如果轿厢就在此层的话,通过手背与轿门的安全触板触碰(层门与安全触板的间隙约30mm),感觉轿厢是否在此层,帮助其正确判断轿厢的位置,从面防止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黄东凌;汪青根,未经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黄东凌;汪青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公园灯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电梯感光式传感器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