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雨侵蚀监测槽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33871.5 申请日: 2010-06-23
公开(公告)号: CN201697855U 公开(公告)日: 2011-01-05
发明(设计)人: 傅斌;王玉宽;徐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11/00 分类号: G01N1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4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降雨 侵蚀 监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土保持学中测定降雨侵蚀的径流小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定坡面降雨侵蚀的降雨侵蚀监测槽。

背景技术

坡面水蚀过程是降雨及其产生的地表径流与坡面土壤的作用过程。早在60年前,Ellison就曾经提出坡面水蚀过程是降雨分散与搬运和径流分散与搬运四个作用过程组成。这一认识后来成为坡面水蚀过程研究的基础。但由于降雨分散与搬运和径流分散与搬运四个作用过程在坡面上同时发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在现有的实验技术条件下很难将其分离进行独立研究。目前有关侵蚀过程实验模拟研究多为坡面侵蚀方式的实验模拟,如溅蚀、片蚀(细沟间侵蚀)、细沟侵蚀等,这种研究并没有将降雨侵蚀作用和径流侵蚀作用完全分离。

径流小区观测法是研究土壤侵蚀的经典方法,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径流小区的大小在零点几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之间变化,其中面积小于1m2的微型径流小区在土壤水文和坡面侵蚀机理研究以及关键参数获取等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不少研究者采用面积小于1m2的微型径流小区研究了土壤可蚀性,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坡面的水动力学特性,林地、农地、裸地诸因子对产流历时的影响,土壤结皮与入渗等,但降雨侵蚀过程与上述研究存在显著不同,直接采用这些装置,无法有效分离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达到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目标。另外与测定降雨侵蚀类似的研究装置,如溅蚀杯,溅蚀盘虽然能够分离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但由于测定方法明显与真实的降雨侵蚀过程相差太大,无法保障二次溅蚀以及推移质的测定,导致降雨侵蚀量测定不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准确测量坡面降雨侵蚀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降雨侵蚀监测槽,包括一个长和宽均为0.35m的矩形框,矩形框的边框高度为0.1m,在矩形框的一边焊接集流槽,集流槽槽口低于矩形框边框0.5cm,集流槽与导流管连接,导流管通过外接水管与集流桶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集流槽以向下倾斜5°的角度与导流管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集流槽一侧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顶面。

具体使用时,将降雨侵蚀监测槽2整体埋入天然或人工坡面1,小区周边地表处理与小区内相同,达到内外一致。边框3高出地表0.5-1cm,保证上方径流不会进入小区产生冲刷,同时又减小了降雨侵蚀监测槽对坡面侵蚀过程的扰动。径流泥沙通过降雨侵蚀监测槽2进入集流槽4,再经过导流管5,外接水管6,最后进入集流桶7。

发明采用取样方的思路,设计了一种降雨侵蚀监测槽,并将其布置在坡面土体上。通过控制小区的规格保证降雨侵蚀监测槽内部不会发生径流侵蚀,通过控制降雨侵蚀监测槽边框突出地面的高度,保证溅蚀泥沙能够在降雨侵蚀监测槽内外相互跃迁,实现溅蚀泥沙的再次侵蚀,边框的高度使降雨侵蚀监测槽恰好与外部隔离,外部的径流无法流入降雨侵蚀监测槽,而降雨侵蚀监测槽内部的径流也无法直接流到外部,只能通过降雨侵蚀监测槽下方的集流槽被收集测定。降雨侵蚀监测槽内部由于降雨侵蚀产生的泥沙将随径流一并被收集,由于泥沙通过径流的方式被收集,径流中既包括了悬移质和推移质,对降雨侵蚀量的测定比较完整。通过在集流槽上设置一个倾斜的顶面,基本消除直接溅入集流槽的降雨、径流和泥沙,保证收集到的径流和泥沙完全来自降雨侵蚀监测槽内部,实现对降雨侵蚀过程的准确模拟。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分离坡面侵蚀过程中的径流侵蚀和降雨侵蚀,同时不影响侵蚀泥沙的再侵蚀过程,从而实现对降雨侵蚀过程的科学模拟,并且能够完整有效地收集降雨侵蚀产生的径流泥沙,保证降雨侵蚀量的准确测定,为研究降雨侵蚀机理,构建土壤侵蚀物理模型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降雨侵蚀监测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流槽横断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降雨侵蚀监测槽,包括一个长和宽均为0.35m的矩形框2,矩形框2的边框3高度为0.1m,在矩形框的一边焊接集流槽4,集流槽槽口低于矩形框边框0.5cm,集流槽4以向下倾斜5°的角度与导流管5连接,导流管5通过外接水管6与集流桶7连接。

如附图2所示,在集流槽一侧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顶面8,顶面可以将集流槽上部完全覆盖,基本消除直接溅入集流槽的降雨、径流和泥沙。

具体使用时,将降雨侵蚀监测槽整体埋入天然或人工坡面1,小区周边地表处理与小区内相同,达到内外一致。边框3高出地表0.5-1cm,保证上方径流不会进入小区产生冲刷,同时又减小了降雨侵蚀监测槽对坡面侵蚀过程的扰动。径流泥沙通过矩形框2进入集流槽4,再经过导流管5,外接水管6,最后进入集流桶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