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体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4707.6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7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邢留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体 压力锅 开合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体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属于连体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内锅密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锅盖的锅牙和外锅的锅牙做旋转扣合;一种是锅盖的锅牙和内锅的翻边锅牙旋转扣合。这两种结构的电压力锅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如下问题:开盖时,如果锅盖没有旋转到位,锅盖的锅牙没有完全脱开,开盖时锅牙会被挂住造成开盖不顺利。而在关盖时,如果锅盖没有旋转到位,会造成锅牙的扣合力不足,工作过程中锅盖在压力作用下可能爆出而造成事故。针对此问题,一些新型的电压力锅增加了安全开关,使锅盖在旋转不到位时不通电,但是当安全开关误动作或出现其他故障,仍然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保障开合盖到位,提高开合盖可靠性的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连体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包括有锅盖、锅壳、铰链支架,其中铰链支架的一端通过铰链轴铰接于锅壳上,锅盖的几何中心O的位置套装在铰链支架的另一端所设的转动轴上,其中在锅盖与铰链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锅盖连接,且弹性件能绕与锅盖连接的该连接点A旋转,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铰链支架连接,弹性件也能绕与铰链支架连接的该连接点B旋转。
上述弹性件为初始状态呈拉伸状态的拉伸弹性件,弹性件与锅盖的连接点A及弹性件与铰链支架的连接点B分别位于锅盖的几何中心水平线CD的上下两侧,且锅盖旋转至开关盖行程的中间点时,弹性件处于其所能实现的最大拉伸状态。
上述弹性件为初始状态呈压缩状态的压缩弹性件,弹性件与锅盖的连接点A及弹性件与铰链支架的连接点B分别位于锅盖的几何中心水平线CD的上侧或下侧,且锅盖旋转至开关盖行程的中间点时,弹性件处于其所能实现的最大压缩状态。
上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或塔型弹簧、或膜片弹簧、或弹簧片、或弹性杆、或弹性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利用弹簧的作用力使锅盖在旋转开合时,均能自动停止在设计的开盖、合盖位置的结构,有效的保障了开合盖到位的可靠性,可以防止因为关盖不到位、扣合力不足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并防止开盖挂锅等现象,同时其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连体压力锅的开合盖自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体压力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锅盖2、锅壳4、铰链支架1,其中铰链支架1的一端通过铰链轴6铰接于锅壳4上,锅盖2的几何中心O的位置套装在铰链支架1的另一端所设的转动轴5上,在锅盖2与铰链支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弹性件3的一端与锅盖2连接,且弹性件3能绕与锅盖2连接的该连接点A旋转,弹性件3的另一端与铰链支架1连接,弹性件3也能绕与铰链支架1连接的该连接点B旋转。
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3与锅盖2及铰链支架1的活动连接可采用能实现弹性件3以连接点为中心旋转的任何结构,例如:一方案是锅盖2及铰链支架1上设置有挂钩结构,弹性件3的一端挂置于挂钩上并可以转动;另一方案是增加挂销零件,挂销与弹性件3的一端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上述锅盖2是指固定组装成一体的、能绕锅盖旋转轴旋转的所有零件的总和。
上述锅盖2与铰链支架1及铰链支架1与锅壳4的连接结构可以调整,在不影响弹性件旋转的其它结构均可以应用于此结构中。
上述弹性件3为初始状态呈拉伸状态的拉伸弹性件,弹性件3与锅盖2的连接点A及弹性件3与铰链支架1的连接点B分别位于锅盖2的几何中心水平线CD的上下两侧,且锅盖2旋转至开关盖行程的中间点时,弹性件3处于其所能实现的最大拉伸状态。
上述弹性件3为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的构件,如螺旋弹簧、或塔型弹簧、或膜片弹簧、或弹簧片、或弹性杆、或弹性片。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3为螺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4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精密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
- 下一篇:PLC智能自动混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