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303.9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金从卓;张贤根;易广江;赵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4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袁由茂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作吸附制冷系统吸附床的壳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吸附床多数采用壳管式换热器,吸附剂置于壳层,管内走换热流体,一般为冷、热气体或冷、热液体。液体的换热性能通常优于气体,但是车上没有太多液体,其载重量又有限。如果都用气体进行加热和冷却,一方面效果不好,另一方面供给两个吸附床的冷热气体的切换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汽车尾气温度过高,某些工质像活性炭-甲醇,解吸温度不能超过120℃,超过该温度则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可以解决车上无冷热源可同时利用的问题,其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的壳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传热管,所述的传热管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长度长于外管;外管一端封闭,外管封闭的一端在管壁上开设有通孔,两个外管通孔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的外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不封闭;内管两端均不封闭。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的内管为低翅管。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的外管为翅片管。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将多个传热管分为两部分的隔板。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的隔板安装在外管不封闭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改进型壳管式换热器,由两根高效换热管组成的套管。在外管不封闭的一端有一隔板,将传热管分为两部分,对于流经内外两管之间部分的流体而言,下端部分为流体的进口,上端部分为它的出口。壳侧两端封口,套管的内管都伸出两端封口之外,换热器其余部分均在封口之内。内管采用高效换热管低翅管,管外的外螺纹设计可增强换热系数,而管内的里脊内螺纹不仅可以增大换热面积,还可以造成二次紊流,提高管内的换热效率。外管采用翅片管,管外部套有合适尺寸的翅片,内部为内螺纹管,强化传热。套管的这个整体结构一方面可提高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又有效控制内外流体的流阻。
壳管式换热器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一般是活性炭置于壳层,紧贴管壁,管内走冷水或热水。但是如果是车载吸附式制冷系统,车上空间及车载重量有限,不可能额外配带冷热水。如果采用气气换热,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两床的切换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过高的汽车尾气限制了某些工质对的使用。采用这个改进型壳管式换热器做吸附床,壳层走吸附剂,紧贴管壁,加热时,套管中间层走导热油,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冷却时套管最内层走冷却空气,对吸附剂进行冷却。可以有效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系统也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壳管式换热器做吸附床,可以解决车上无冷热源可同时利用的问题,不需要随车携带过多的冷热液体,减少设备与载重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油加热,比气体加热效果好,也不像利用尾气加热那样,限制工质对的使用。采用空气进行冷却,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直接利用车行驶时的空气流动或外加一台风机即可。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换热管均为高效换热管,内管低翅内部螺纹,外管外套翅片内部螺纹,既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又没有太大的流阻。其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组合传热管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3和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四柱一体片头
- 下一篇:一种煤泥、褐煤干燥专用煤粉燃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