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415.4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8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志华 |
主分类号: | H01J61/30 | 分类号: | H01J61/30;H01J6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灯。
背景技术
习知的荧光灯可参考中国台湾TW476092号专利所述,是于玻璃管内置入内部电极,并于玻璃管内壁设置荧光体层,于玻璃管内填充放电媒体并密封玻璃管,利用该内部电极于玻璃管内放电,激发放电媒体发出紫外光,并以荧光体层吸收紫外光并放出可见光,其中,于内部电极放电时,常使内部电极表面材料汽化而与放电媒体混合,或使内部电极的材料飞溅至玻璃管内壁,使荧光灯发光效率降低,或使玻璃管黑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荧光灯,可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或避免灯管黑化。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灯管,包含:
管体,该管体具有内壁与外壁,该内壁围构有容置空间,该管体实质包覆该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呈气密状,于该容置空间填充放电媒体,于该管体至少一部份内壁设有荧光层;
两个电极,该两个电极相互分离,各该电极为导电体,各该电极与该管体的外壁实质接触。
所述各电极为软质胶层。
所述各电极为膏状涂布层;所述荧光灯管更包含两个壳体,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夹设于所述管体与其中的一个壳体之间。
所述各电极为金属镀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荧光灯管可供于该两个电极连接外部电源,通电后激发放电媒体,以放电媒体发出紫外光,使该荧光层吸收紫外光并放出可见光,其中,各该电极位于容置空间之外,使电极未直接与放电媒体接触,可避免电极表面材料汽化混合于放电媒体,并避免电极表面材料飞溅至管体的内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将管体设为螺旋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管体 11内壁 12外壁 13荧光层 2电极 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荧光灯管,包括管体1与两个电极2,可供使用者将该两个电极2连接于外加电源,使得本实用新型通电后发光。
该管体1可为U型玻璃弯管,使该管体1可供光线透射,或也可将管体1设为直管,或请参考图3,也可将该管体1弯折为螺旋状,其中,该管体1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请参考图4,该管体1具有内壁11与外壁12,以该内壁11围构容置空间,该管体1实质包覆该容置空间,使该容置空间呈气密状,并使无其他外物自管体1外穿入于该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填充有放电媒体,该放电媒体为包括氙和水银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其进一步与氩或氖等其他稀有气体混合的混合气体。于该管体1至少一部份内壁11设有荧光层13。
该两个电极2各为导电体,该两个电极2相互分离而各与该管体1的外壁12实质接触,使各该电极2一侧表面与该管体1的外壁12紧密贴合,又较佳者,使该两个电极2分别位于该管体1的两端。其中各该电极2可为可导电的橡胶或可导电的塑胶制成的软质胶层,使各该电极2可紧贴附于管体1的外壁12;或也可将各该电极2设为金属镀层,以物理蒸镀、化学蒸镀或其他镀膜方法,将金属镀层设置于管体1的外壁12;或请参考图5,可将各该电极2设为膏状涂布层,以混合导电物质的膏状材料涂布于管体1的外壁12而可供导电,其中,本实用新型可另设置两个壳体3,将膏状涂布层的两个电极2分别夹设于管体1与该两个壳体3之间,避免膏状涂布层任意流动、沾粘或脱落。
藉此,本实用新型可供使用者将外部电源连接至该两个电极2,外部电源的电压提升至约1kv(千伏特)时,可使电子穿透管体1,向容置空间内放电,使放电媒体受到电流激发,向周围照射紫外光,此时,该荧光层受到紫外光照射后,即向周围照射可见光,使可见光透射管体1向外照射,而可使本实用新型发光。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荧光灯管可供连接外部电源而发光,其发光机制是使电子直接穿透管体,激发容置空间内的放电媒体,未于容置空间内暴露 电极,可避免电极表面材料蒸散至容置空间或溅射至管体内壁,可维持容置空间内及管体内壁的状态,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可避免管体黑化,实乃极具进步功效的证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志华,未经苏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母及具有锁付装置的设备
- 下一篇:活瓣式水压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