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波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5718.6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6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张建锋;夏峰;王刚;郑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波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压密封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充压密封加载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尺寸飞机结构的静力/疲劳试验中,尤其是运输类飞机,机身载荷不仅包括气动载荷及惯性载荷,还包括机身内部的商载。为了符合机身的实际受力情况,试验时将载荷施加在机身内部的地板梁及座椅滑轨上,加载作动筒位于机身外部。为了连接机身内部加载设备及加载作动筒,在不影响机身结构性能的条件下,在机身蒙皮上开孔,将加载设备与作动筒连接。然而加载连接件与机身蒙皮孔之间难以密封,特别是机身表面为曲面时,当机身变形而密封装置未发生变形时,两者之间会相互错位,从而严重影响密封效果。而且当密封设施与加载连接件联动时,更难以保证密封效果。此时,在对机身内部施加充压载荷,容易出现较大的啸叫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机身蒙皮表面密封以及联动密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效果好可以实现联动密封的密封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波纹管,其包括密封套管、伸缩波纹、内部密封圈、密封卡槽和外部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套管位于密封波纹管的前端,用于连接加载连接杆,其后段与伸缩波纹相连,所述伸缩波纹为密封折叠状结构,沿轴向可折叠伸缩,所述伸缩波纹后段依次设置有内部密封圈和外部密封圈,所述内部密封圈和外部密封圈之间为可与机身孔边缘卡合的密封卡槽。
所述伸缩波纹后段直径尺寸大于与密封套管相连的前端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密封波纹管通过机身充气,可以将内部密封圈紧压在机身蒙皮上,而且外部密封圈通过密封卡槽卡置在机身蒙皮上,由于橡胶的良好弹性,可以有效解决机身蒙皮变形后密封的难题,从而保证了机身蒙皮曲面及曲面变形后的密封效果。同时密封套管与加载联动杆相连,可以带动伸缩波纹运动,可以实现联动密封。具有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波纹管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密封波纹管、2-机身蒙皮、3-加载连接杆、4-密封套管、5--伸缩波纹、6-内部密封圈、7-密封卡槽、8-外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波纹管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充压密封波纹管1由密封套管4、伸缩波纹5、内部密封圈6、密封卡槽7和外部密封圈8组成。其中,所述密封套管4位于密封波纹管1的最前端,为筒状结构,用于连接加载连接杆3。其后段与伸缩波纹5相连。所述伸缩波纹5为密封折叠状结构,沿轴向可折叠伸缩,材料为丁腈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弹性、气密性及耐老化性能,且其后段直径尺寸大于与密封套管4相连的前端尺寸。同时,所述伸缩波纹5后段依次设置有内部密封圈6和外部密封圈8,所述内部密封圈6和外部密封圈8的材料均为橡胶,为橡胶波纹圈,且二者之间为密封卡槽7。
所述密封波纹管1在机身表面进行曲面密封时,其依靠密封装置本身结构卡死在机身蒙皮2上,即将密封卡槽7卡置在机身孔的加强孔边缘,并通过内部密封圈6、密封卡槽7和外部密封圈8实现对机身孔的密封。而且充压时,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密封装置的内部密封圈6依靠气压将其压紧在机身蒙皮2上,机身气压越高,内部密封圈6压得越紧,其密封效果越好。而外部密封圈8通过密封卡槽7卡置在机身蒙皮2上,由于橡胶的良好弹性,可以有效解决机身蒙皮2变形后密封的难题,从而保证了机身蒙皮2曲面及曲面变形后的密封效果。
联动时,与机身内部加载设备相连的加载连接杆3穿过密封波纹管1。所述密封波纹管1的密封套管4与加载连接杆3之间用卡箍或扎带锁紧固定,使得密封伸缩波纹5与加载连接杆3一起运动,保证密封设施与加载连接杆3的联动及密封。当机身内部加载设备产生向下运动时,密封装置的伸缩波纹5随其变形,使密封装置内部密封圈6更加紧密地压在机身内蒙皮上;当机身内部加载设备产生向上运动时,密封装置的伸缩波纹5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密封性能由内部气压压紧内部密封圈6,同时外部密封圈8密封机身孔周围,从而在加载设备与其联动过程中保证了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