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麦窄行稀株距式播种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6785.X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穆淑香;张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恩祥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04;A01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窄行稀 株距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小麦播种机。
技术背景
自东汉以來,我国种植小麦便开始使用人工手扶播种楼;每台楼有两个或三个开沟器(俗称两腿楼或三腿楼),开沟器间距30cm左右,所以小麦行距30cm左右。解放后,出现了拖拉机牵引的几种播种机,它们的机体构造和排种原理均大体相同,都由机架、地轮、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传动装置等组成。所述的开沟器根据播幅宽度不同有5个以上,所有开沟器一字排开,安装在机架的一根横梁上,开沟器间距25cm左右,所以小麦行距25cm左右。所述的排种器有辊式排种器和圆盘式排种器。排种器的转辊或转盘上设有若干排种孔,底盘上设有与开沟器个数相等的落种孔,每个落种孔通过输种管与一个开沟器相对应。所述的传动装置是由地轮带动排种器运转的装置,经机械传动配合使播种机每前进1-3cm左右就有一个排种孔对准落种孔,使一粒麦种落入输种管,即播种机的播种株距为1-3cm。这种宽行距密株距的播种机的使用,使人们对小麦播种规格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直延续了几十年。
究其宽行距的原因是,现有播种机的开沟器一字排开,安装在机架的一根横梁上,又加上现有开沟器底角宽度在8cm以上,入土深度6cm以上,为了消除两开沟器翻土的相互影响,所以开沟器间距普遍为25cm左右,开沟器安装间距决定了排种行距,即行距普遍实行25cm左右的大小行式或等行距式。大小行式主要为下一茬农作物套种而用,大行宽30cm左右,小行宽20cm左右;等行距式主要是小麦单作所采用,行距为25cm左右。上述播种规格,在小麦低中产阶段确实促进了生产发展。如觧放初,我国小麦亩产不足150公斤,这时的水肥土条件很差,小麦长势弱群体小,每亩不足10万穗子,行距25cm左右时株距为3-6cm,不存在个体与群体的发展矛盾。造成宽行距的其他原因是作为中耕除草等栽培管理的需要。
究其密株距的原因是,随着小麦生产的条件不断改善,品种不断更换,土肥水条件的优越,人们要求产量不断提高,如小麦亩产提高到千斤左右时,每亩要有30-60万穗子,在行距25cm不变的情况下,其株距仅有1-3cm(按单株成穗2-3个计算),小麦个体拥挤不堪。要想再创高产已不可能。
长期以来无人提及“株距”这一概念,而是用播种量来表现种植密度,这就造成了一种误区,人们优化小麦个体与群体关系时,只关注调整播种量而忽略了调整株行距。在小麦高产阶段,2cm左右的株距已严重影响了个体发育,25cm左右的行距也严重浪费了土地及光照等生产资源。所以,高产小麦要再创超高产,在保证现有亩穗数的前提下,必须改革播种规格,重新调整株距和行距。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灭草剂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中耕除草等已不适用,突破传统种植方式改宽行密株距为窄行稀株距是一种提高小麦单产的新的种植模式。通过缩小行距、加大株距,有效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更好改善个体发育和群体发展的协调关系,达到小麦高产再增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实现窄行稀株距这种提高小麦单产的新模式,提出一种窄行稀株距的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是对现有播种机的改进,主要由机架、地轮、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架上前后设有两根横梁,所有开沟器分成两排,前后交错布置在两根横梁上,并采用活动连接方式使开沟器间距可调,开沟器在每根横梁上的平均间距为16cm,即开沟器在两根横梁上相互之间的平均间距为8cm;从而实现窄行稀植播种机的播种平均行距为8cm;
也就是说,当等行距种植方式时开沟器在每根横梁上的实际间距为16cm,即开沟器在两根横梁上相互之间的实际间距为8cm;
当小麦采用大小行分组种植方式时,小麦以3-5小行为一组、每组之间为一大行,开沟器在每根横梁上的小行间距为12-14cm,大行间距为32-20cm;即开沟器在两根横梁上相互之间的小行实际间距为6-7cm,大行实际间距为16-10cm,但要保证大小行实际平均间距为8cm。
例如小麦以四小行为一组时,每组总宽度为8×4=32cm,当开沟器在两根横梁上相互之间的小行间距分别为6、6.5、7cm时,则开沟器在两根横梁上相互之间的大行间距应分别为14、12..5、11cm;即每组总宽度为6×3+14=32cm,或6.5×3+12.5=32cm,或7×3+11=32cm,平均行距为32÷4=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恩祥,未经张恩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6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级传送硬悬浮式甘草挖掘机
- 下一篇:一种微耕机的顶杆式互锁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