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挂包钩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8100.5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文 |
主分类号: | A47G29/087 | 分类号: | A47G29/087;A45F5/00;A45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包钩,特别是一种方便携带的挂包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包钩主要包括圆柱形的挂包钩本体和与所述挂包钩本体连接的挂钩。在非使用状态时,所述挂钩缠绕扣接在挂包钩本体侧面周缘,或者也有采用镶嵌的方式将所述挂钩隐藏于挂包钩本体侧面周缘设置的凹槽内。
上述现有的挂包钩功能方面较单一,纯粹就是一个挂包的工具。而且虽然体积小巧,但不用时放置在包内容易划伤其他物品,携带不是特别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挂包钩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挂包钩,该挂包钩挂钩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隐藏,而且更方便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包钩,包括挂包钩本体和与所述挂包钩本体连接的挂钩,其中,
所述挂包钩本体具有两个不对称的弧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一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弧形凹槽内设置有一可伸缩和旋转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的弧形凹槽内设置有一可伸缩的凸起;
所述挂钩包括一钩部和依次铰接的多个关节部,位于两端的两个关节部中的一个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个的自由端与所述钩部铰接,所述依次铰接的多个关节部嵌于所述弧形凹槽内,所述钩部的自由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可伸缩的凸起配合以使所述钩部与所述挂包钩本体卡接的卡接孔。
所述钩部与所述挂包钩本体卡接时,所述钩部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一便于悬挂的扣环。
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与所述杆体一端相连接的限位端,所述挂包钩本体内部设置一安装卡口,所述杆体穿过所述弧形凹槽内设置的安装孔穿设于所述安装卡口内,所述杆体露于安装孔外的一端与位于两端的两个关节部中的一个的自由端铰接,至少与所述限位端连接处的所述杆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卡口的直径。
所述挂包钩本体内还设置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设有一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穿过所述卡槽内壁上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凹槽,所述卡接件位于卡槽内的一端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卡接件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一端形成所述可伸缩的凸起。
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防止卡接件脱出的限位块。
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凹槽内的一端的端面为一球面。
所述挂包钩本体下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挂包钩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镶嵌凹槽。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挂包钩,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挂钩隐藏于挂包钩本体侧面的凹槽内,外形美观;
2、挂钩上的钩部与挂包钩本体的侧面之间可形成扣环,便于将挂包钩在非使用状态时悬挂在手提包或背包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不仅可以作为挂包钩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件装饰品,一物两用,实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折叠状态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挂包钩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使用状态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包钩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包钩,包括的挂包钩本体2和与所述挂包钩本体2连接的挂钩1,其中,
所述挂包钩本体2具有两个不对称的弧形的第一侧面28和第二侧面27,所述第一侧面28开设有一弧形凹槽21,所述弧形凹槽21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27,所述弧形凹槽21内设置有一可伸缩和旋转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一侧的弧形凹槽21内设置有一可伸缩的凸起22;
所述挂钩1包括一钩部11和依次铰接的多个关节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如图4中的关节部12、13、14,位于两端的两个关节部中的一个(图4中的关节部14)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3铰接,另一个(图4中的关节部12)的自由端与所述钩部11铰接,所述依次铰接的多个关节部12、13、14嵌于所述弧形凹槽21内,所述钩部11的自由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可伸缩的凸起22配合以使所述钩部11与所述挂包钩本体2卡接的卡接孔111。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关节部设置了3个,但实际上,根据实际挂包钩的大小以及实际关节部成型的大小,数量上增减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折叠效果又兼顾受力和美观,所述关节部应至少设置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文,未经刘德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8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