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返流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8336.9 | 申请日: | 201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礼坤;陈同良;刘珉甬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B08B9/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返流 引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产品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外科用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临床普遍使用的引流管为单管,一端为引流端,另一端为排泄接口。使用时是将引流端置入病人体内,排泄接口在体外接引流袋,为了固定引流端不致滑落,通常采用缝针法,即将引流管缝合在皮肤上,如不便缝合便使用胶布固定。其存在的缺点:一是引流管堵管时必须分离引流管和引流袋接头才能进行冲洗。这种开放式冲洗增加了引流管内腔污染的机会,从而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而且因引流管与引流袋直接相通,当引流袋位置高于引流部位时,引流袋内液体容易返流至病人引流腔内造成逆行感染。二是现有引流管固定方式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和痛苦,引发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引流管脱落。目前尽管也有抗返流装置,但常见的产品为抗返流引流袋或抗返流接头,虽然两者均能阻断引流袋内液体和气体返流,但它仍不能阻断引流导管内液体和气体的返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使用方便、能无痛苦固定、抗返流的一种抗返流引流管。
实现上述目的的途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是排泄接口,另一端是端顶封闭有侧孔的引流管引流端,设置一冲洗管与引流管共腔连接,在引流管引流端设置气囊,在排泄接口前面引流管内设置一活瓣单向阀;所述冲洗管与引流管的连接点在引流管活瓣单向阀前方,冲洗管的可来福接口端伸出引流管外,所述气囊固定在引流端侧孔后面引流管外壁上,通过紧贴在引流管外壁的气囊腔连接充气接口。
所述冲洗管呈锥形。
所述气囊充气接口与气囊腔之间的管道呈锥形。
所述活瓣单向阀设置在距排泄接口2-4cm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由于冲洗管冲洗腔与引流管共腔,可使整个冲洗过程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二是活瓣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内,即可从高位防止液体和气体的返流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且因整个系统的密闭性,可减少引流袋的更换,从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三是由于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即能保证引流管不脱落,又能减少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有确切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2.冲洗管,3.可来福接头,4.排泄接口,5.充气接口,6.活瓣单向阀,7.气囊腔,8.侧孔,9.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引流管9的一端是排泄接口4,另一端是端顶封闭有侧孔8的引流管9引流端,设置冲洗管2与引流管9共腔连接,在引流管9的引流端设置气囊1,在排泄接口4前面引流管9内设置一活瓣单向阀6。冲洗管2与引流管9的连接点在引流管9内活瓣单向阀6的前方,冲洗管2的可来福接口3端伸出引流管9外,气囊1固定在引流端侧孔8的后面引流管9的外壁上,通过紧贴在引流管9外壁的气囊腔7连接充气接头5。为了加大冲水压力,可将冲洗管2设置成锥尖接引流管9的锥形。为了增加对气囊1充气的压力,也可将气囊充气接口5与气囊腔7之间的管道设置呈锥形。活瓣单向阀6设置在距排泄接口4的2-4cm处,其中设置在距排泄接口4的3cm为最佳方案。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手术结束时将引流管9的引流端置入病人体内,缝合切口时,气囊1留在体内,给气囊1充气,即可固定引流管9。当引流管9堵塞时,消毒可来福接头3后,将可来福接头3连接冲洗器具可直接对引流管9进行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8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