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备生命体征探测功能的煤矿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8811.2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曹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84/12;G06K7/10;E21F11/00;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生命 体征 探测 功能 煤矿 井下 人员 安全 定位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生命体征监测功能的煤矿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系统,它能够通过对煤矿井下人员的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从而可以及时的了解井下人员的实时分布及身体状态。
背景技术
目前,通行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基本上是采用RFID识别卡、读卡基站、通讯链路及管理系统组成。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读卡器对RFID卡进行识别,并传送到管理中心,通过读卡基站的位置来对人员进行定位。
这种定位手段首先就是定位不够精确,只能对通过读卡基站区域的RFID卡进行识别,通过读卡基站的位置来判断RFID卡的位置。其次,读卡基站需要通过通讯线路来进行供电及通讯。当井下发生事故时,读卡基站的供电及通讯极可能发生中断,这时,就只能依靠事故发生前的RFID卡位置信息设定营救方案。对于人员的逃生行为无法判断。第三,这种定位系统对人体的生命体征没有探测功能。当有矿难发生时,无法判断人员伤亡情况,以致无法有效的组织救援活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上述缺点,我们开发一种具备生命体征探测功能的煤矿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端设备具备生命体征探测传感器,可以实时的把经过处理的井下人员的生命体征数据和人员位置信息通过WiFi无线网络传回控制中心。
其系统特征在于前端设备采用的是多项生命体征传感器,其传感数据经DSP处理以后,发送给RFID芯片,控制RFID芯片发送相关数据。
本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下人员携带前端设备,这种设备上安装有方便佩戴的生命体征传感器。生命体征传感器采用接触式探测方式,可对人体心跳、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探测。
其系统特征在于前端设备采用的是多项生命体征传感器,其传感数据经DSP处理以后,发送给RFID芯片,控制RFID芯片发送相关数据。
采用这种系统构成方式,在矿难发生时,部分WiFi基站的通讯线路即使破坏,也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算法,使基站连接上通讯网络。基站内置的电池可以保证无外界供电的情况下维持来一定时间的工作。由于,通讯内容不仅仅包括了人员的位置信息,也包括了人员的体征信息。从而为更有效的制定救援方案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监测井下人员的数量、出入井时间、分布动态的同时,监测井下人员的生命体征,这为矿难发生时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整个设计采用低功耗电子元件,体积小,重量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绑带设计,方便井下作业人员的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前端设备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识别卡终端(1)中装有多种生命体征传感器(6),通过WIFI读卡基站(2)和TCP/IP网络(3)与系统控制计算机(4)和系统数据服务器(5)连接。
图2中佩戴在人体体表的多种生命体征传感器(6)将人体呼吸频率、心率、体温、活动度和静态位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DSP芯片(7)处理后,控制RFID芯片(8)发送数据。这些数据通过WiFi芯片(9)处理通过天线(10)发送给WiFi读卡基站(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8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