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扭矩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9042.8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均;林伟;丁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公元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六角 扳手 套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大扭矩的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内六角扳手是呈L形的六角棒状扳手,专用于紧固或拆卸机床、车辆、机械设备上的内六角螺钉。这种L形的内六角扳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别利用两端对内六角螺钉进行紧固或拆卸。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各种因数的影响内六角扳手在拆卸内六角螺钉时,需要使用的扭力大于安装内六角螺钉时使用的预紧力,这种情况在大口径管材挤出模具的固或拆卸最为常见。
如图2所示,大口径管材挤出模具1、2是由高强度螺栓3组装,在装配模具时对螺栓3要施加很大的预紧力,以防止接口处漏料。因为模具在生产中要承受很大的内部熔体压力,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螺栓3与模具1、2之间的螺接结构将会变形,使得在利用内六角扳手4拆卸模具1、2时要用大于装配模具时扭力才能把螺栓3取下。
在实际的拆卸过程中,由于需要增大内六角扳手4的扭力,会在内六角扳手4上套一个加力钢管5,通过该加力钢管5增大力矩,从而提高扭力。在加力钢管5用力时,内六角扳手4最薄弱的弯头处4a受力最大,很容易崩断(如图3所示),内六角扳手4在弯头处4a崩断后,整个内六角扳手4将无法再继续使用,只好丢弃。
而大口径管材挤出模具的一次拆卸过程将会崩断多个内六角扳手,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由于内六角扳手在受到很到扭力的情况崩断的,崩断后的部件将会向四周高速乱飞,极易造成人员的受伤。
现有的内六角扳手使用过程中除了存在上述容易崩断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员受伤外的问题,还存在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由于内六角扳手为L形,弯折的两段长度是固定的,这就限定了现有L形内六角扳手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L形内六角扳手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大扭矩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该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与完好的内六角扳手或有一定长度的断扳手配合使用,形成具有大扭矩的新型扳手,较大程度的避免内六角扳手的崩断,并能够根据情况调整伸出段的长短并固定,有效避免了因扳手滑脱、崩断造成人体的伤害。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大扭矩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包括锻造成型的套筒体,所述套通体由套筒和套筒侧面的手柄组成,所述套筒沿筒体方向贯设有一内孔,所述内孔与内六角扳手相配合。
所述套筒侧面还开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内孔导通,所述固定孔上安置有用于固定内孔内的内六角扳手的固定装置。
所述手柄与套筒之间采用圆弧过渡,并且圆弧的R角使手柄的承受力超过内六角扳手最大承受扭力。
所述套筒装置还包括一加力钢管,所述加力钢管与所述手柄相配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得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1)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容易实现;
(2)整体强度大,不易损坏,与内六角扳手配合使用,较大程度的避免内六角扳手的崩断;
(3)能够与有一定长度的断扳手配合使用,对断扳手继续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节约陈本;
(4)内六角扳手与套筒内孔接触面很大,避免了扳手和套筒因大扭力造成的局部损坏;
(5)能够根据情况调整伸出段的长度并固定,有效避免了因扳手滑脱、崩断造成人体的伤害;
(6)由于能够根据情况调整伸出段的长度,适用场合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L形内六角扳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模具拆装示意图。
图3为L形内六角扳手崩断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拆装模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扭矩内六角扳手套筒装置,主要包括一锻造成型的套筒体100,整个套通体100由套筒101和套筒101侧面的手柄102组成。为达到一定的强度,其可采用高强度工具钢锻造成型,再经机床精加工柄部和外表面。
套筒101为一圆柱体,其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手柄102的直径根据强度需要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公元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公元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9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