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站及其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9343.0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倪小青;蒋志辉;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F17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及其 中的 模块化 布局 管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布局和管道走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迅猛发展,当前对混凝土搅拌站需求日益激增。用户的需求是多变的且因人而异,这就使搅拌站产品品种急剧增多、产品结构日趋复杂、产品更新越来越频繁。同时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作周期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搅拌站的快速安装交付使用,希望缩短其安装周期。由于混凝土搅拌站零部件较多,部件尺寸大,占用场地较大,现场安装难度大,因此安装周期较长。其中从配料站、斜皮带到主楼都需要布置气路管道,形成气路系统,整个气路管道很长。另外,还需要布置水路系统。当前,管道多为现场根据设备情况布局走线,现场套丝,现场配焊管路支架,安装周期较长,影响了搅拌站的整体安装交付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周期较短、安装方便的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管道模块,管道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管道模块中的每一个预装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预定部件上;管道模块之间通过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管道模块包括支撑梁,支撑梁固定在预定部件上;管道固定在支撑梁上,且两端加工有管螺纹。
进一步地,支撑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固定件;管道通过固定件和安装座固定在支撑梁上。
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管卡安装座和管路支架安装座;管卡安装座和管路支架安装座上分别预装有管卡和管路支架。
进一步地,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为快速管接头、可装拆管接头、套接式管接头、或软连接管。
进一步地,管道模块中的管道之间通过外接头、活接头、法兰盘或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管卡包括:两个U形支撑板,U形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在管卡安装座上;锁箍,通过两个半圆形金属片形成,两个半圆形金属片的两端设置有突出部分,突出部分别结合以形成圆形的锁箍,突出部分固定在U形支撑板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管路支架包括:定位板,由一个金属板弯折形成L形,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固定在管路支架安装座上;U形螺栓,贯穿固定在定位板的第二平板上。
进一步地,软连接管包括橡胶软管和金属软管。
进一步地,管道上设置有管路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该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上述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管道系统是由管道模块组成的,具体地,是通过以各个部件上的管道为单位,合理地将管道进行分段,形成不同的管道模块,使每个管道模块都是预装在混凝土搅拌站中预定的部件上。这样,上述管道模块即可在车间分别制作好,并装配在各个部件上,现场总装安装时,应用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即可方便地实现快速地安装。避免现场进行管路布局和管道走线时,管道安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2.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可以为快速管接头、可装拆管接头、套接式管接头、或软连接管,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的各种不同的管道模块连接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的管道模块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中管卡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中的模块化布局的管道系统中管路支架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9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