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省力扳手套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0013.3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1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福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657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省力 扳手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修配工具,是省力扳手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省力扳手套筒。
背景技术
省力扳手是由摇把、带动行星架齿轮组,经三级变速,前输出大杠输入头一端套上风炮头,然后风炮头一端套入汽车轮胎螺丝母,支撑臂驳住另一颗螺丝母,摇动摇杆,正反方向可将螺丝母松动或拧紧。由于现在汽车吨位太大,需要轮胎螺丝母固定力加大,以往加力杆已无法达到拆装汽车轮胎螺丝母的力量要求,所以一般都改用汽车轮胎省力扳手拆装螺丝母。
现在市场的省力扳手筒体采用一次性铸造,包括筒身和支撑臂,在铸造时,砂型内难免有水气或在浇铸时铁水流向受温度和水气的影响,铸造的筒身难免有气泡、沙眼,由于小型铸造厂设备不达标,铁水是用下脚料和微量元素人工配兑,所以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精铸钢用蜡模模具出蜡型工艺所限,支撑臂只能工字结构,支撑臂根部因铁水改道,而且厚度又厚,在铸造时很容易形成空洞,由于支撑臂在工作时需要承受总输出动力的扭力,受力非常大,而根部受力最大,所以在使用时有断臂现象,筒体变形成椭圆。因筒体变形椭圆造成内齿圆与行星架齿轮组之间间隙不一致,如果设计精密,变形量大的行星架齿轮组无法装入与工作,所以在设计时齿轮中心距被迫加大。工作时三组行星齿轮组之间来回摇摆,咬合受力不均,齿轮面不能平行咬合,使自身消耗动力大,造成省力扳手不能真正省力,并且很容易滚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甚至筒身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抗弯强度的支撑臂、筒身不易变形的省力扳手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省力扳手套筒,套筒设置于行星架齿轮组外周,其内壁下部与行星架齿轮组构成传动副,套筒上部与前输出大杠套装滑动配合,支撑臂设置于套筒外壁表面;所述的支撑臂采用由连接片夹设内支框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连接片与内支框的装配方式采用包括焊接连接在内的固定连接方式或其它一体化成型方式,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是:
复合结构可以选用由内支框和连接片组成的多种形式的结构,均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其中较为常见且优选的结构是,复合结构选用由连接片与内支框固定连接组成的复合结构,内支框采用优质钢板冲压件弯制形成的框架结构;更为优选的方式是,在连接片表面采用用大型压力机冷挤压加强筋,使钢板内部组织密度增加强度增大。复合结构还可以选用由内支框和连接片固定连接组成、且断面呈“工”字形的复合结构。
为保证套筒的强度,便于其制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套筒采用分段式结构,包括首尾同轴紧固连接的上套筒、下套筒。可以显而易见的是,上套筒、下套筒之间还可以通过一连接套同轴固定装配,通过采用过盈配合和精密工装两种焊接方式实现上述装配目的。
为使下套筒表面具有防滑效果,下套筒外表面设有防滑装置。该防滑装置可以采用在下套筒外表面设置的防滑纹,或者采用外方内圆的管材制作下套筒。在下套筒的制作中所采用的无缝钢管既可选用普通的圆管,也可采用外方内圆的管材,这样可以起到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同时可以不用在其表面进行防滑处理。
支撑臂与上套筒外表面之间的装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固定装配或沿套筒轴向滑动配合,其中包括为制作普通的省力扳手而直接将支撑臂焊接于上套筒表面,上、下套筒焊接后再与支撑臂焊接,然后整体热处理,既去掉因焊接等产生的内应力,又使筒身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整体强度及一致性,之后采用电泳或电镀工艺技术进行表面处理(也可用其他的表面处理法),使整个筒体内外得到更有效保护。还可以将支撑臂焊接于滑套表面,然后将滑套与上套筒采用轴向套装滑动装配(通过将滑套与上套筒表面键配合或采用外方的上套筒以及与之适配的滑套等手段实现),这样能够拆装不同高低位置的螺丝母(可拆装其他设备的螺丝母),属可调试多用省力扳手。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上套筒和下套筒可以采用的装配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过盈配合和精密工装两种焊接方式。
所述的上套筒的制作是选用无缝钢管(外方内圆管材)为原料,在与下套筒相邻的上套筒的一端经胀头后,在胀头的一端精车外圆平头。可以显而易见的是,采用内方管材(内圆管材亦可)制作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即在上套筒的内表面端口设置有内套,实现与前输出大杠的转动配合,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由于采用了内支框和连接片组成的支撑臂复合结构,使支撑臂的抗弯强度大大增加,避免了弯臂、断臂现象的产生。加强筋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臂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福,未经杨国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0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取料机俯仰机构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扒谷机仰角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