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数字化的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0939.2 | 申请日: | 201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1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鹰;左永文;孙靖宇;郭华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海鹰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G01M19/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电动 系统 功能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尤其涉及一种全数字化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特别是电动变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地面功能测试,电动变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的验证,且使用维护的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模拟风电机组变桨功能,无需上塔架测试只需在实验室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对单个桨叶进行变桨功能测试的实验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数字化的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包括增量光电编码、伺服电机、减速机、底座、旋转支承体、左、右支撑体、内齿圈、绝对光电编码器、90°限位开关和0°限位开关;所述增量光电编码器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该伺服电机与减速机相连,所述伺服电机与减速机固定安装在固接在底座上的支撑体上,所述减速机的输出齿与齿轮机构的内齿圈相啮合;而内齿圈由旋转支撑体支撑;该旋转支撑体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右支撑体上,该左、右支撑体依次固接在底座的左端;在所述内齿圈的一边端面固接绝对光电编码器,所述0°和90°限位开关固定在内齿圈上固接的限位开关支架上,同时内齿圈的一边端面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滑块。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变桨系统单个桨叶的功能的地面测试,使电动变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得到有效的验证,并使其使用维护的费用降低。而且采用绝对光电编码器和增量光电编码器进行冗余控制更加安全可靠,精度高且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该实验台是按照实际应用的内齿圈按比例缩小能够精确检测变桨系统功能的实验装置。
参照图1,一种全数字化的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包括增量光电编码、伺服电机、减速机、底座、旋转支承体、左、右支撑体、内齿圈、绝对光电编码器、90°限位开关和0°限位开关;所述增量光电编码器1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2输出轴上,采集所述伺服电机2的转速和转子位置,用于计算得出桨叶转速和桨叶位置;该伺服电机2与减速机3的法兰盘由螺栓固定相连,作为变距动力的来源,所述伺服电机2与减速机3固定安装在固接在底座4上的支撑体上,所述减速机3的输出齿与齿轮机构的内齿圈8相啮合,可以带动单个桨叶转动,实现对单个桨叶的节距角的直接控制;而内齿圈8由旋转支撑体5支撑;该旋转支撑体5的安装方法:左、右支撑体6、7上内齿圈孔的周边均匀安装轴承座及滚动轴承,旋转支撑体5安装于所述滚动轴承内;所述旋转支承体5上加工有与内齿圈8外轮廓相适配的槽,使内齿圈8能够实现圆周滚动。所述左、右支撑体6、7依次固接在底座4左端;在所述内齿圈8的一边端面固接绝对光电编码器9,该绝对光电编码器9直接检测内齿圈8转动的角度,即桨叶节距角变化,当内齿圈8转过一个角度,绝对光电编码器9作为冗余控制编码器使用。所述0°和90°限位开关11、10固定在内齿圈8上固接的限位开关支架上,同时内齿圈8的一边端面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滑块12、13。所述第一、第二固定滑块12、13之间的角度为90°~105°;限位开关在90°范围内转动,当0°限位开关11(或90°限位开关10)末端的滚轮碰到固定滑块13(或12)时,驱动器就能检测到一个反馈信号,从而可以保证内齿圈8的位置在安全范围内。当驱动器检测到限位开关0°反馈信号时,安全链断开,紧急收桨并报故障给主控;当驱动器检测到限位开关90°反馈信号时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海鹰,未经董海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0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锚栓拉拔检测的新型拉拔夹具
- 下一篇:折光变色防二次转移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