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1893.6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敏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行业,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目前在汽车空调上应用广泛,而平行流换热器在制冷装置中的应用近年来也备受关注。
现阶段,大多数的平行流换热器中,流体直接进入到集流管,再由集流管直接分配到集流管上的各个微通管,理想的状态下,流体能均匀分配到各个微通管,但是,在平行流换热器中,在进入换热器中的流体存在双相制冷剂状态,从而导致分层的现象,以至于制冷剂流体在集流管中的分配不均匀,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提高制冷剂流体均匀分配性的多种设计已经被提出,其中,在中国专利ZL200910159926.4中提到在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内设置一个拥有多个非圆形开口的分配管,制冷剂流体直接通过非圆形开口进入换热器的集流管中,但是该设计存在一个缺陷,即忽略了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并非均匀的情况。也就是说换热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风量的不同引起的换热器各个部分换热需求的冷媒量不同,以往的产品只是考虑分配均匀,实际上应该考虑换热均匀,实现换热器上每个部分的最大换热效果为目的,分配管实际上实现的不是分配均匀,而应该是分配冷媒使换热均匀。另外一方面,由于平行流换热器的特殊性,冷媒在集流管中进行传递时,由于压力损失的原因,靠近进口处的孔冷媒喷射量大,远离进口的孔冷媒喷射量小,因此需要对分配器孔进行不均匀设计,使得经过分配管的冷媒能够按需换热,实现换热的最大化。而且该分配管制造工艺复杂,槽口易留下毛刺或者屑状物,导致制冷腔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均匀、制冷剂使用效率高且制造简单的换热器。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出口集流管、入口集流管以及插入入口集流管的分配管,所述的分配管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出液孔,出液孔上安装有喷头。
所述的出液孔均匀分布在分配管的管壁上,当然也可以次用其它布置方式,如间距按比例递增等,或者设置在分配管的不同侧。
所述的喷头可以多种多样,最好为圆柱形。
所述的喷头上喷孔的数量越多,则制冷剂喷洒越均匀,但数量多会增加制造成本,优选为2~3个,当选用两个时,两个喷孔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好为异面交叉或同面交叉;两个喷孔的轴线最好成30度角,喷孔直径不适宜大于8mm,各个喷孔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换热器通过分配管上的喷头将制冷剂喷洒在入口集流管内,制冷剂分布均匀,而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冷需要,设置各个喷头的喷孔直径,达到换热均匀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分配管不需要开槽,即不会产生开槽产生的毛刺以及屑状物,避免了它们堵塞换热管内腔,同时制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分配管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一个喷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分别设置在换热器主体1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入口集流管2和出口集流管3以及插入入口集流管2的与制冷剂流体源连通的分配管4,其中分配管的插入端5封闭。
如图2和图3所示,分配管4的管壁6上均匀开有八个出液孔7,出液孔7上安装喷头8,当然出液孔7的分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制冷剂流体进入分配管4中,再从分配管4的喷头8喷射到入口集流管2中,进行热交换。
喷头8的形状为圆柱形,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形状,如锥形、球形等。每个喷头8的喷孔孔径及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制冷需要设定,当某段需要制冷剂较多时,可以在相应位置的喷头上设置较多的喷孔或者增加该喷头的喷孔孔径,以达到均匀制冷的目的,使得制冷剂利用效率最高。
如图4所示,喷头8中设有两个喷孔9,两个喷孔9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任意,最好是同面交叉或异面交叉,当它们同面交叉或异面交叉时,两者的轴线所形成的角度大小可以任意,最好为30度。如此便可使喷洒的制冷剂形成一圆锥面,喷洒范围较大,以达到均匀制冷的目的。应该说喷孔9的数量越多,则喷洒的越均匀,喷洒面也越大,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一般选择2~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敏,未经赵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