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2276.8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峻;王荣芳;张艳;钱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培养瓶,尤其涉及一种在细菌培养技术领域中使用的细菌培养瓶。
背景技术
当目前使用的细菌培养瓶为玻璃材质的锥形瓶,如图1所示,现有的培养瓶瓶壁光滑,线条柔和。使用这样的培养瓶,细菌培养液沉积在培养瓶底部,在摇晃中会出现不均匀、粘附瓶壁等现象,导致细菌细胞无法获得均等、充分的氧气。这些为细菌培养工作带来困难,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培养瓶来克服以上缺陷,尽可能多地消除因为摇晃不均匀而造成的对细菌培养工作的不良影响,使得细菌细胞能够充分获得氧气,良好地进行繁殖和生长,提高细菌培养密度;且此类培养瓶的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易大量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菌培养瓶,使细菌培养液能够被充分摇晃、并且所受力度均匀、不粘附在瓶壁上,使细胞获得均等、充分的氧气,从而达到细菌成活率高、培养密度大的效果;与传统的细菌培养瓶相比,在同等条件下,重组外源蛋白质产量可以大大提高;且培养瓶的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利于大量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在瓶壁上设置有向内的至少一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所述凸起部分设置在所述瓶身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所述凸起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瓶底边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所述凸起的形状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在其瓶壁上沿底部圆周均匀设置1~4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培养瓶,所述凸起的锥顶与底部瓶壁的距离为1.0~2.0cm。
由于在细菌培养瓶的瓶壁上设置了多个凸起,本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与普通细菌培养瓶相比,该凸起起到了一个搅拌棒的作用,在恒温摇床内培养细菌时,随着培养瓶的晃动,对细菌培养液进行温和搅拌,从而使细菌充分获得氧气,良好地进行繁殖和生长。在对细菌高密度培养及表达外源蛋白时,能提高10%-50%的外源蛋白产量。细菌培养瓶是由玻璃制成,在玻璃吹制的时候只需做略微的处理,即可完成培养瓶的制作。因此,由于培养瓶的制作工 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利于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培养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的结构图。其中,在细菌培养瓶1上的底部2上均匀地设置有向内突出的3个凸起3。所述凸起3为锥形形状。凸起3向内突出的距离为1.0cm。
如图2所述,细菌培养瓶1的凸起3是设置在底部2上,该凸起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瓶身4上。
本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的凸起3的形状也可以是针状或条状。所述凸起可以均匀地设置有3-4个,优选的是设置3个凸起。
凸起3突出瓶底的距离为1.0~2.0cm,优选的是1.0cm。
制造工艺可以通过对传统培养瓶进行进一步加工获得。在传统培养瓶底部局部加温使其变软,在其边缘处快速切入,形成3~4个高度约为1.0-2.0cm的向内凸起;然后,将该瓶置于高温下均匀退火,即制得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
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1,凸起3的高度可为1.0-2.0cm,截面半径可为2-3mm,形状为锥形。凸起3均匀地分布在培养瓶底部,数量可为3个。凸起3的位置分布在培养瓶1的底部2边缘与侧壁的连接处,由于进行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平铺在培养瓶1底部一薄层,凸起3分布在培养瓶的底部2边缘,作用类似搅拌棒,在恒温摇床内培养细菌时,随着培养瓶的晃动,凸起3对细菌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从而避免培养液在瓶底的不均匀分布与堆积,也能避免培养液在摇晃的过程中粘附在瓶壁上,对培养过程造成影响。
另外,在晃动培养液的过程中,由于瓶底凸起3的均匀搅拌作用,能够打碎粘连在一起的细菌细胞,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液中,从而帮助细菌获得均等、充分的氧气,保持细菌细胞的良好繁殖和生长。同时亦能防止细菌细胞和培养液粘附在瓶壁上,造成无谓的浪费,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外因对细菌培养工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2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生物固体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桐籽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