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454.9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7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梅;彭旭;邓姝;陈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髋关节 术后 康复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髋关节的疾患,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对于高位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创伤性关节炎等患者,术中需延长下肢2cm以上,容易牵拉损伤下肢的股神经及血管。一般对于术中延长超过2cm的患者,术后需将下肢处于屈髋屈膝位。
患者一般需要2-4周的康复期才能逐步自由活动,康复期内必须时刻屈髋屈膝且屈髋屈膝到一定角度。常用的方法是将枕头夹于患者膝窝下,再通过绳带绑定,而枕头较为柔软及易于滑落,患肢长时间保持特定屈膝屈髋角度困难,一旦滑落,还会引起患处神经及血管牵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医护人员得随时根据需要解开绳带调整患者屈膝屈髋角度,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
因此,需要一种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患者屈膝屈髋幅度并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帮助患者长时间内保持屈膝屈髋状态的稳定及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施容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患者屈膝屈髋幅度并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帮助患者长时间内保持屈膝屈髋状态的稳定及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施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包括底座、支杆I和支杆II,支杆I的一端与支杆II的一端沿竖直平面铰接形成角形结构,支杆I的另一端与底座在所述竖直平面内铰接,支杆II设置用于限制其绕自身与支杆I铰接轴转动的转动限位组件;
还包括设置柔性支撑表面的膝窝托座,所述膝窝托座与支杆I或支杆II固定连接并靠近支杆I与支杆II的铰接端,柔性支撑表面位于角形结构的肩部并与支杆I与支杆II之间的铰接轴对应;支杆II上设置小腿或足部固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转动限位组件包括伸缩式套管,伸缩式套管的一端与支杆I沿所述竖直平面铰接,伸缩式套管的另一端与支杆II沿所述竖直平面铰接;伸缩式套管的两相邻套管之间设置伸缩限位组件;
进一步,所述伸缩限位组件包括销轴,伸缩式套管的两相邻套管之间对应设置销孔,销轴同时插入两相邻套管之间的销孔内;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伸缩式套管内的伸缩驱动组件,所述伸缩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和与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齿条纵向设置于伸缩式套管内,齿条一端与伸缩式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齿轮位于伸缩式套管另一端,齿轮的齿轮轴贯穿套管壁并与伸缩式套管转动配合;
所述伸缩限位组件包括销轴和固定块,固定块与齿轮轴固定设置,固定块及伸缩式套管上分别沿齿轮轴周向设置销孔,固定块的销孔与伸缩式套管的销孔对应,销轴插入固定块及伸缩式套管的销孔内;
进一步,位于伸缩式套管外与齿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摇柄;
进一步,所述小腿或足部固定组件为环套;
进一步,支杆I和支杆II横截面为扁条形,扁条形长边垂直于所述竖直平面,支杆I和支杆II外表面包有柔性包覆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术后康复支架,包括底座、支杆I、支杆II和设置柔性支撑表面的膝窝托座,底座、支杆I和支杆II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铰接,支杆I和支杆II形成角形结构,支杆II设置用于限制其绕自身与支杆I铰接轴转动的转动限位组件;膝窝托座与支杆I或支杆II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支撑表面位于角形结构的肩部并与支杆I与支杆II之间的铰接轴对应;髋关节术后,患者仰卧,将支架立放于病床上,患肢从支杆I上方越搭于支杆II上,患者膝窝耽于柔性支撑表面上,小腿或足部通过固定组件固定,通过移动支杆II的自由端,患肢屈膝屈髋幅度发生改变,屈膝屈髋达到所需角度后再通过转动限位组件对支杆II的自由端进行固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患者可长时间内保持屈膝屈髋状态的稳定而不必担心发生突然的神经血管牵拉,而医护人员也无需再人工挪动患者肢体,极大的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适合临床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4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