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饮料瓶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532.5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雪惠 |
主分类号: | B65D25/22 | 分类号: | B65D25/22;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51802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便于提升或悬吊容器的夹子,尤其涉及一种饮料瓶的夹子。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随身携带饮料。如果一直把饮料瓶放在手上,非常不方便。于是有人通过使用饮料瓶夹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饮料瓶夹夹持住瓶装饮料的瓶身部分,再悬挂于人的身上。这样就解放了双手,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授权公告号:CN 2132711Y.7,授权公告日:1993年5月12日)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饮料瓶,其在摘要中论述道:“一种便携式饮料瓶,在普通饮料瓶的瓶体上增加一个上端与瓶体相连的笔夹式瓶夹,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者将其插在腰带上便可随身携带,给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瓶夹是直接固定在瓶子上的,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以这种设计方式把瓶子挂在腰带上登山时,很容易造成饮料瓶从腰间滑落。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授权公告号:CN 2623649Y;授权公告日:2004年7月7日)公开了一种带有腰夹的饮料瓶,其在摘要中论述道:“一种带有腰夹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饮料瓶体上设有腰带夹子,其中,腰带夹子由固定在饮料瓶体上的夹座、压簧和夹子组成,夹子铰接在夹座上,两者之间设有压簧可保证夹子具有足够夹紧力,使饮料瓶紧跨在腰带上不脱离。饮料瓶上装置有腰夹机构,可容易地将饮料瓶固定在腰带上,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为一种新的饮料瓶结构,特别适合于人么室外活动携带”。此实用新型提供的腰带夹子,虽然携带时稳定性要好一些,每个瓶子上都要设计夹座,而且瓶身的形状必须要有一平面来放置夹座,因此瓶体的形状受到了限制,即使弹簧的弹性很大,在爬山时也很难保证饮料瓶不会倾斜,从腰带上滑下来,而且这种腰夹没有统一标准,在不同品牌的产品上就不能通用了,造成了很多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形状大小的瓶提的饮料瓶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饮料瓶夹,包括大身和收缩带,所述的大身与收缩带的两端活动连接,容纳瓶身于其内。
所述的大身与收缩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槽孔,所述的收缩带在固定槽孔处与大身连接。
所述的大身包括用于卡住饮料瓶颈两侧或者托住饮料瓶底的颈部和正身,固定槽孔在正身的两侧,所述的正身具有与瓶身基本配合的形状,正身与颈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通常,饮料瓶或者易拉罐都圆筒状,也有的饮料瓶是类似方形的,例如瓶装“绿茶”饮料。而“正身具有与瓶身基本配合的形状”,是指正身通常情况下也是由圆筒形基体切削而成的,即使是类似方形的瓶子,也能够在方形的大小范围内进行固定。“正身与颈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是指正身与颈部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稍大于90度,或者稍小于90度。
正身的两侧为两个缺口,所述的固定槽孔在缺口的下方。具体而言,设置缺口可以节省部分材料。同时,如果在没有卡扣或者没有扎皮带的情况下,可以从缺口处穿过一个绳子或带子,然后绕在人身上,从而把瓶子跨在身上。另外一种方案,也可在所述的大身下端中央设置一个用于穿绳带的开孔。绳带可从孔中穿入,打结后跨在身上或挂在脖子上。
所述的收缩带还包括销钉,所述的收缩带的两端装有空心的连接杆,所述的空心连接杆穿过大身上的固定槽孔,所述的销钉穿入空心连接杆内,将收缩带固定在大身上。
所述的收缩带为弹性带或者非弹性带,所述的弹性带包括橡胶带、弹性松紧带或弹簧。
较好的,所述的收缩带为非弹性带时,将所述的收缩带上装有一用于调节收缩带长短的收放带装置。所述的收放装置类似于书包带夹或者皮带夹。可以根据瓶体的周长收放带长。在使用非弹性带时,可以直接将非弹性带穿入固定槽孔中打结固定,可以不使用销钉。
所述的大身设置有扣,所述的饮料瓶夹还包括卡扣,所述的卡扣通过扣与大身相连接。通常,所述的扣设置于大身的正身上。
所述的卡扣(4)上设置有一用于卡住扣(11)的U字形凹槽(41),其底端与扣(11)的形状相匹配。扣可以从U字形凹槽端口滑入后,卡在U字形凹槽底端。所述的卡扣与皮带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卡住皮带的凹槽,皮带可以卡在凹槽内。
所述的大身的颈部和大身上的扣通过加强筋相连。通常,所述的扣设置于大身的正身上。较好的,设置于正身的中线,因此,加强筋也设置于中线位置。
较好的,所述的大身的颈部中线处和大身上的扣通过加强筋相连时,加强筋的拐点处不与正身接触,留有一空隙,绳带也可以从此空隙中穿入,打结后跨在身上,避免没有扎皮带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雪惠,未经白雪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