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3826.8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8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皓;杨凯;范茂松;王丽娜;惠东;来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储能系统用的改进型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一次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可能不断恶化的严峻挑战。为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储能技术的研究,其思路就是采用大功容量的电池作为能量储存系统。因此选择合适的电池也成为了发展储能技术的关键之一。
目前,在储能系统中使用的电池中,主要是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储能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在储能系统中需要高电压高容量的电池组,因此需要首先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串并联,然后才能使用。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都是产生热量,当电池串并联以后,由于电池之间间隙小、箱体通风量不够,造成单体之间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而锂离子电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电池的使用温度不同时,就会造成整箱电池中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整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留下安全隐患。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箱,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难以保证电池使用条件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效果且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改进型电池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型电池箱,其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两个电池模块,两个电池模块平行设在箱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箱体由四个侧板、箱盖和箱底组成,其中两个相平行的侧板作为该电池箱的进风板,与进风板相垂直且距离电池模块较远的另一侧板作为该电池箱的出风板,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挡板和引流板,组成电池组的各电池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电池组的两侧各设有一L形夹板,所述挡板呈L形,挡板的两端与箱体的两个相邻侧板相连接构成用于容纳电池组的空间,所述进风板与电池组之间安装有引流板,各引流板之间的缝隙与各电池之间的间隙相对应,与进风板相平行的那段挡板上装有风机,所述进风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电池箱的出风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出口风机。
其中,所述出风板上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对称设置在风机的两侧。
其中,所述导流板为一平板,导流板的前端向内弯折,所述导流板的高度与箱体的高度相等。
其中,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向内弯折60°。
其中,所述各引流板的上、下两端均连接在一块钢板上,所述两块钢板的外侧各焊接有一角钢II,所述角钢II的两端固接于挡板和箱体侧板上。
其中,所述引流板由两块硬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为V形。
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两块硬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电池组的高度,所述两块硬板的宽度不小于20mm。
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两个硬板之间的夹角为30°-1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电池箱由风机将冷空气由进风口吸入箱体内部,经引流板流经各电池间的间隙,由出风口处的出口风机带走电池的热量,该结构使电池在一个比较一致的环境下工作,不但使各电池达到一致性,提高了电池模块使用时的安全性,还通过良好的通风散热性,延长了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单个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挡板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引流板6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4a为引流板的主视图,图4b为引流板的俯视图,图4c为图4b的纵向剖视图(即体现引流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流板1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风板,3-出风板,4-电池组,5-挡板,6-引流板,7-间隙,8-缝隙,9-风机,10-进风口,11-出风口,12-出口风机,13-导流板,14-夹板,15-角钢I,16-角钢II,17-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电池箱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