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脚试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904.4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4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脚 试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做生化实验用的试管,尤其是一种三脚试管。
背景技术
在初高中的化学试验中,有很多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实验,教材上对此类实验一般是在试管中直接进行,产生的有毒气体若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对此目前已经有一些实验方面的改进措施,比如针对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改进方法一是采用试管、大罐头瓶和单孔大胶塞的配合,试管中铜片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通过单孔大胶塞侧管进入盛有氢氧化钠的大罐头瓶,最后试管内会残留有二氧化氮,需要在清洗前颠倒罐头瓶让氢氧化钠液体从胶塞侧管进入试管对二氧化氮进行中和;改进方法二是采用试管、分液漏斗、双孔胶塞、导气管和烧杯的配合,分液漏斗中的浓硝酸滴入试管内,产生的二氧化氮从导气管排出而被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反应完毕后可往分液漏斗中加进氢氧化钠溶液使试管中的二氧化氮充分被吸收。以上试验方法需要使用多个实验器件,并且对残余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处理方法均不是非常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三脚试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脚试管,其由管体和三个管脚构成,三个管脚共用一个管口,所述三个管脚内部中空。
上述三脚试管,其中,所述三个管脚底部呈半球形。
上述三脚试管,其中,所述三个管脚的底部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上述三脚试管,其中,所述三个管脚的管径相同。
上述三脚试管,其中,所述三脚试管的制作材料为耐热玻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烧杯、漏斗与罐头瓶等实验器具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物质产生后的传播路径,确保相关的化学实验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试管由管体1、管脚201、管脚202和管脚203构成,三个管脚共用一个管口,三个管脚底部呈半球形,内部中空,在重力状态下能盛放液体,试管管口用插有一个干燥管3的带孔橡胶塞5塞住,干燥管3内部盛放指定的化学剂4。三个管脚的底部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试管如果被搁置在实验桌上也不会轻易发生倾翻。三个管脚的管径相同,但是它们的斜向角度及长短粗细等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以铜片和浓硝酸的化学实验为例,将一定量的铜片放入管脚201内,剂量不要超过管脚长度,同样再将一定量的浓硝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入管脚202内和管脚203内,剂量均不超过管脚的长度。在一个带孔橡胶塞5孔内插入一个盛放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玻璃棉的干燥管3,玻璃棉起到保温隔热和吸音的作用,也可防止干燥剂颗粒随气体排出,然后将橡胶塞5塞入三脚试管的管口,塞紧,确保实验气体全部通过干燥管3。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靠近三角试管管口的位置对试管进行晃动,晃动过程中三个管脚内的反应物之间进行充分的接触,管脚201中的铜片和管脚202中的浓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由于在第一时间便与管脚203中的氢氧化钠相遇,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中和掉其中的大部分,剩余气体进入干燥管3,与干燥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充分接触,达到基本或全部中和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未经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