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4625.X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强;程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无线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创颖专利事务所 44222 | 代理人: | 王建华 |
地址: | 5105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自动 辅助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天线自动升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天线自动升降装置是由支撑杆、升降杆、云台、动力装置和人工辅助提升装置组成,其中人工辅助提升装置是由绞链架和钢丝构成。当需要升起天线时,首先要把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另一端与绞链架连接,通过人工操作将支撑杆斜放后,用人工操作将天线移动到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上,然后依靠人工操作绞链架把斜放的支撑杆拉直绞正,再启动动力装置使升降杆升起,就可将安装在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上的天线升高,以提高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范围。当需要降下天线时,启动动力装置使升降秆下降,再通过人工操作绞链架将支撑杆斜放后,用人工操作将天线从与升降秆连接的云台上卸下。
由于人工辅助提升装置只是一种简单的绞链架,依靠其安装天线并拉直绞正支撑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天线和整套升降装置(包括支撑秆、升降杆、云台、动力装置等)重达五百公斤,绞链架在竖直天线和整套升降装置过程中受力太大,容易损坏。
2、安装使用人员多,还要进行多次调整,操作烦琐,难以协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现有的天线自动升降装置,设计一种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以代替天线人工辅助提升装置。具有自动辅助升降、易于固定安装、减少人员操作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是由支撑杆、升降杆、云台、动力装置、垂直滑轨、平台、滑轮钢索吊架构成。其中所说的支撑秆上固定有垂直滑轨,在垂直滑轨上安装有平台;所说的平台上设有水平滑道和手轮操杆;所说的在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上放置有滑轮钢索吊架,所说的滑轮钢索吊架是由吊架、钢索和滑轮构成,钢索穿过滑轮后两端与平台连接。
当需要升起天线时,首先把天线放置在平台上,然后启动动力装置,使升降杆上升,放置在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上的滑轮钢索吊架随之上升,并同步提升承载天线的平台。当升降秆上升到顶端时,承载天线的平台沿着垂直滑轨被提升到支撑杆上端,此时承载天线的平台被挂钩固定。然后再启动动力装置,使升降杆下降,当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下降到支撑秆上端时,使云台与平台处于平行位置。此时卸下滑轮钢索吊架,使用手轮操杆将平台上承载的天线沿着水平滑道移动到云台上固定。然后松脱挂钩,将已卸载天线的平台沿垂直滑轨下降至地面上。
由于设计了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来代替天线人工辅助提升装置,避免设备易于损坏、安装操作烦琐、所需人员众多、难以协调等缺点,具有自动辅助升降、易于固定安装、减少人员操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自动辅助提升装置是由支撑杆10、升降杆20、云台30、动力装置40、垂直滑轨50、平台60、滑轮钢索吊架70构成。其中所说的支撑秆10上固定有垂直滑轨50,在垂直滑轨50上安装有平台60;所说的平台60上设有水平滑道61和手轮操杆62;所说的在与升降杆20连接的云台30上放置有滑轮钢索吊架70,所说的滑轮钢索吊架70是由吊架71、钢索72、滑轮73和滑轮74构成,钢索72穿过滑轮73和滑轮74后两端与平台60连接。
当需要升起天线80时,首先把天线80放置在平台60上,然后启动动力装置40,使升降杆20上升,放置在与升降杆20连接的云台30上的滑轮钢索吊架70随之上升,并同步提升承载天线80的平台60。当升降秆20上升到顶端时,承载天线80的平台60沿着垂直滑轨50被提升到支撑杆10上端,此时承载天线80的平台60被挂钩固定。然后再启动动力装置40,使升降杆20下降,当与升降杆连接的云台30下降到支撑秆10上端时,使云台30与平台60处于平行位置。此时卸下滑轮钢索吊架70,使用手轮操杆61将平台60上承载的天线80沿着水平滑道62移动到云台30上固定。然后松脱挂钩,使卸载天线80的平台60沿垂直滑轨50下降至地面上。
由于设计了天线自动辅助升降装置来代替天线人工辅助提升装置,避免设备易于损坏、安装操作烦琐、所需人员众多、难以协调等缺点,具有自动辅助升降、易于固定安装、减少人员操作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无线电研究所,未经广州无线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46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