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节电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5600.1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8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健涛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节电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电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节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学校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在室内的用电消耗通常比较大,人员进出频繁,在室内没有人的时候,往往也没有人员主动关闭用电电源,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节电控制装置,在监测到室内无人的时候,自动关闭电源,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室内节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RCX微电脑和电源开关,所述RCX微电脑内部设有室内人员监测单元,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别设置在人员进出室内必经线路的前后位置上,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别与RCX微电脑相应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RCX微电脑的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
当有人员进入室内时,第一感应开关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随之第二感应开关亦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当有人员离开室内时,第二感应开关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随之第一感应开关亦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RCX微电脑内部人员监测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及接收信号的先后顺序,统计计算室内人数,当室内人数为零时,通过RCX微电脑的输出端控制电源开关关闭,以达到节电目的。
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开关亦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所述室内节电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脑,所述电脑通过红外发射仪与所述RCX微电脑通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节电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的动作,及RCX微电脑处理,实现对室内人数的检测,在室内没有人员的时候,及时关闭电源,实现节电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RCX微电脑内部的人员监测单元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室内节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RCX微电脑、电源开关和电脑,所述RCX微电脑内部设有室内人员监测单元,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别设置在人员进出室内必经线路的前后位置上,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别与RCX微电脑相应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RCX微电脑的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所述电脑通过红外发射仪与所述RCX微电脑通信。
当有人员进入室内时,第一感应开关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随之第二感应开关亦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 CX微电脑;当有人员离开室内时,第二感应开关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随之第一感应开关亦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RCX微电脑。
RCX微电脑内部人员监测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及接收信号的先后顺序,统计计算室内人数,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当第一感应开关首先有信号输入,随之第二感应开关亦有信号输入,记为有一个人员进入室内,室内人数增加一个;当第二感应开关首先由信号输入,随之第一感应开关亦有信号输入,记为有一个人离开室内。当室内人数减少为零时,RCX微电脑的输出端控制电源开关关闭,以达到节电目的。
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开关亦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所述电脑通过连接在电脑串行接口上的红外发射仪,将电脑内置程序传输给RCX微电脑,RCX微电脑下载到相应程序后可脱离电脑,独立执行程序,控制一系列的输入和输出,来响室内人数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健涛,未经于健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5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