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养护的自动喷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5742.8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6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相政乐;张晓灵;杜宝银;蒋晓斌;吴文通;瑞林;张晓;魏海春;李强;张庆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1/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10002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混凝土 配重 涂层 养护 自动 喷涂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涂层的养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海洋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养护的自动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海底油气管线采用混凝土配重涂敷进行加重,以克服海水对管道的浮力,同时起到对钢管及防腐保温涂层的保护和抗机械损伤作用,是保证海底油气管线安全运行的关键。
目前,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的养护是采用缠绕塑料薄膜的传统养护方法,其养护时间较长,养护周期至少要1周,严重制约了涂敷的进程,造成场地周转困难;若薄膜缠绕得不均匀,易使局部混凝土水分散失较快,产生裂纹或局部强度降低;同时使用塑料膜养护将产生大量的废弃塑料布,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当养护结束后,需要划膜,浪费物力、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混凝土养护剂对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养护的自动喷涂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养护的自动喷涂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装置、泵和喷枪,所述泵和所述喷枪均由空压机驱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和容积罐。
所述泵为涂料隔膜泵。
所述喷枪为自动喷枪。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缩短了养护时间,提高了场地利用率。采用该设备对管道混凝土进行养护,一般需要3天时间,强度就可以满足堆垛的要求,而传统的塑料薄膜至少需要养护4天,方可堆垛。养护结束后,无需要划膜等工序,不仅省工省力,而且不造成“白色污染”。
2)养护剂在线喷涂,不同于建筑行业拆除模板后再喷涂的养护方式,采用机械设备喷涂养护剂,能够保证喷涂的均匀性。
3)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该设备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混凝土涂层的外观质量易于检查,外观缺陷可在场地2小时内完成修补。早期修补的部位与管体涂层粘结好,且采用机械设备喷涂养护剂,均匀性好,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设备自动喷涂混凝土养护液,操作方便,投资小,可有效节水节能、提高管体的养护质量,显著降低养护施工成本,是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的一种理想的养护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2、喷枪,3、搅拌装置,4、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混凝土配重涂层养护的自动喷涂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装置3、泵1和喷枪2,泵1和喷枪2均由空压机4驱动,搅拌装置3包括搅拌器和容积罐。
在本实施例中,泵1为涂料隔膜泵,工作压力为0.1~0.7MPa;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也可以是柱塞泵。
在本实施例中,喷枪2为自动喷枪,出口压力、流量、喷幅均可调节;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也可以是低压喷枪等。
上述喷涂设备的使用的混凝土养护液由石蜡、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三乙醇胺和水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根据管道外径,调整自动喷涂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压力、流量、喷幅等;
2)在新涂敷完的管道混凝土涂层上,采用上述自动喷涂设备喷涂混凝土养护液,使养护液均匀地分布在混凝土涂层的外表面上;
3)将管道吊放至养护场地,用苫布对其遮盖,直至养护期结束。养护时间为3~28天。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5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