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蟑螂捕捉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5828.0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鑫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安平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黄秀婷 |
地址: | 35000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蟑螂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放在厨房、窗台、墙角及室外随便置放的蟑螂捕捉筒。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蟑螂极易传染细菌、疾病,而且蟑螂骚扰人们的睡眠和休息,特别是它还主动侵袭婴幼儿,导致咬伤或引起过敏、瘙痒,直接损害物品,引起人们皮肤与呼吸系统的变态反应,所以人们想出各种方法消灭蟑螂。公知的灭蟑螂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药毒杀,另一种是用工具捕捉,用药毒杀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对人体有害,不科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大量地投放灭蟑螂毒饵、喷晒杀虫药会造成污染环境和对人体的伤害,提供一种简单的蟑螂捕捉筒,它包括了筒身和筒盖,其特征在于,筒盖上开有小窗,窗上设有弹性舌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捕捉效率高,外界条件限制少,便于查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蟑螂捕捉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筒盖,2弹性舌片,3筒身。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蟑螂捕捉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蟑螂捕捉筒包括了一个筒盖1和筒身3,筒盖1和筒身3均为通明塑料,筒盖1上开有4个小窗,每个窗上各设有一个弹性舌片2,蟑螂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弹性舌片2由筒盖1往筒身3里钻,蟑螂进入筒身3内,弹性舌片2立即恢复原状。
所述的蟑螂捕捉筒的筒盖1呈U形状,其下半部分落在筒身3内,筒盖1的开口大于筒身3的开口,筒盖1开口端与筒身3的开口端压合,使蟑螂只能从弹性舌片2进入筒身,饵料放入筒盖1与筒身3闭合的空间内。
所述的蟑螂捕捉筒的筒身3是广口柱形,筒身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所述的蟑螂捕捉筒的弹性舌片2外形与筒盖1上开设的小窗吻合,其外形等于或大于小窗,弹性舌片2自然状态下从外向里紧贴小窗,蟑螂通过弹性舌片2进入筒身3后,弹性舌片2依靠弹性立即恢复原状,蟑螂无法从小窗逃出。
所述的蟑螂捕捉筒的筒盖1小窗宽为2-4cm,长为5-8cm,其中筒盖开设小窗宽为2cm,长为5cm为最优值,外形呈舌形。
[0011] 将所述的蟑螂捕捉筒放于室内任意角落并在筒身3的封闭端内放置诱饵,蟑螂闻香进入筒盖1内,由于筒盖1上开设的小窗带有弹紧贴小窗的弹性舌片2,蟑螂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弹性舌片2由外往里钻,当蟑螂进入筒身3内,弹性舌片2立即恢复原状,紧贴小窗,使得蟑螂无法通过小窗从筒身3中逃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安平,未经黄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5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毒杀菌箱
- 下一篇:太阳能电源四桥振荡高压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