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回火软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6143.8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9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军;王春明;王桐;曹壬艳;崔光弼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青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5/00 | 分类号: | F16L35/00;F16L29/00;F23D14/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3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火 软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割、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焊割炬尾部均装有用来连接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软管接头。目前的软管接头只能由气流开关执行气流的开合,并且缺乏气流止回装置或气流止回效果不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回火,导致气流回流到氧乙炔气瓶内,从而引起爆炸,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气流回流,避免气流回流到氧乙炔气瓶内,杜绝氧乙炔气瓶爆炸,提高安全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它包括软管接头、卡环、移动芯和橡胶密封圈,其中软管接头设有移动通道、卡槽,软管接头内设有移动芯和卡环;卡环安装在卡槽上;移动芯安装在软管接头的移动通道内;橡胶密封圈套在移动芯上。
上述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所述的软管接头设有移动通道、卡槽。
上述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所述的移动芯上钻有4个直径2.5mm的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当气流从乙炔瓶通过胶管、软管接头流向焊割炬内腔时,由于气流有一定的压力,将移动芯推至移动通道左侧卡环处,气流从移动芯四个直径为2.5mm的孔流出,进入焊割炬内腔,保证了通道内乙炔、氧气的气流量,使焊割炬火焰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当发生回火时,气流及火焰逆向流动,可能进入软管接头内部,由于气流有冲劲,将移动芯滑向移动通道右侧,橡胶密封圈顶在锥面上,形成线密封,从而阻止气流回流到氧乙炔气瓶内,防止出现回火,阻止爆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可以有效的阻止气流进入氧乙炔气瓶内,防 止爆炸,提高了焊割炬的安全性;同时还具有气密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回火软管接头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回火软管接头软管接头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回火软管接头移动芯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所示,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它包括软管接头1、卡环2、移动芯3和橡胶密封圈4,其中软管接头1设有移动通道5和卡槽6,软管接头1内设有移动芯3和卡环2;卡环2安装在卡槽6上,移动芯3安装在软管接头1的移动通道5内,橡胶密封圈4套在移动芯3上;移动芯3上钻有4个2.5mm的孔7。
如图所示,一种防回火软管接头,安装时将橡胶密封圈4套入移动芯3上,并放入软管接头1移动通道5内,用卡环2把移动芯3卡死在移动通道5内,使其不容易掉落,使用时可灵活移动,提高焊割炬的安全性。当气流从乙炔瓶通过胶管、软管接头流向焊割炬内腔时,由于气流有一定的压力,将移动芯3推至移动通道5左侧卡环2处,气流从移动芯3的四个孔7流出,进入焊割炬内腔,保证了通道内乙炔、氧气的气流量;当发生回火时,气流及火焰逆向流动,可能进入软管接头内部,由于气流有冲劲将移动芯3滑向移动通道5右侧,橡胶密封圈4顶在移动通道5锥面上,形成线密封,从而阻止气流回流到氧乙炔气瓶内,防止出现回火,阻止爆炸。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阻止气流进入氧乙炔气瓶内,防止爆炸,提高了焊割炬的安全性;同时还具有气密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青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青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