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热储传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6375.3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明;赵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明 |
主分类号: | F24J2/30 | 分类号: | F24J2/30;F24J2/34;F24J2/4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255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 热储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热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将太阳热能收集、储存并传向应用场所的太阳热储传器。
背景技术
现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种类包括太阳(光)能、碳类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气、柴、草等)等。太阳能价廉无污染,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现有的太阳能加热装置虽能较好地吸收和转化太阳热,但在夜晚或在没有太阳的阴雨天气下就难以发挥作用,利用率不尽人意,在某些立体受能的场所如烘干室内直接使用也有鞭长莫及的不足。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能源,但这类能源大都存在有害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污染,环保性不佳。综合而言,采用光能与碳能有机结合的方式无疑能做到扬长避短,但目前对上述能源人们始终习以为常地仍然是单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能利用率高、环保性好、可将太阳热能收集、储存并传向应用场所的太阳热储传器。
用于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太阳热储传器具有一个上、下端壁上分别开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储水室,储水室的进水口与太阳能晒水器的出水口连通,在储水室周围内壁上衬设有保温层,在储水室内设有一个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金属管传热器的进气口由储水室侧壁穿出后与一个空气泵的出气口连通,传热器的出气口穿出储水室侧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现还在于:在储水室内设的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为单弯折回型或多弯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
该太阳热储传器实际工作中,太阳能晒水器与太阳能聚光烧水器将经太阳能蓄热后的具有一定温度(40℃~70℃乃至沸点温度)的热水输送并集存到储水室内,通过空气泵向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中泵入空气,则空气由传热器流经的过程中与储水室的热水发生热交换,吸收热量,最后由传热器出气口输送热空气(热风)被传向用热场所如烘干室中,与烘干工序后续的碳能源加热过程一道实现光能与碳能有机结合的方式,而保温型储水室的设置实现了太阳热的储存,使之能够在无日照环境下较长时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热储传器技术方案的设计实现了光能和碳能的有机结合,而光能和碳能的有机结合出现了新的能源效果。具体实施中,太阳热储传器的容积可以是几升、几立方米、几十立方米乃至几百立方米,储传器能把太阳热收集、储存并传向立体接受应用的场所,或参入碳燃烧过程而扩大碳热能,可将地面的热能传送到室内地下,能改平面受能为立体受能,能将白天的热能扩散到夜间利用,能大面积采集光能到集中使用。光碳结合,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也尽可能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名称分别表示:1-储水室,2-保温层,3-进水口,4-金属管传热器,5-进气口,6-空气泵,7-出气口,8-出水口,9-进水口阀门,10-出水口阀门,11-太阳能晒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制作结构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热储传器包括一个周围内壁上衬设有保温层2的储水室1,在储水室1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开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8,其中进水口3与设置储水室1上方的太阳能晒水器11的出水口连通。在储水室1内设有一个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4,所说的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4可以是附图所示的单弯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也可以是多弯折回型金属管传热器。金属管传热器4的进气口5由储水室1侧壁穿出后与一个空气泵6的出气口连通,传热器4的出气口7则由储水室的侧壁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明,未经赵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气水合物力学性能实验装置
- 下一篇:自动封口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