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纱线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6536.9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德泉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成义生;罗永前 |
地址: | 224001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用的纱线引导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圆筒针织机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纺织机械之一。针织机在纺织过程中,其纱线由导线轮等引导装置引导。传统的纱线引导装置虽形式各异,并可实现基本的纱线引导功能,但由于纱线引导孔的设置不合理,易于引起纱毛在纱线引导孔处的聚集,并导致进纱缺乏层次性。此外,传统的纱线引导装置的两侧均为平面,而未预留织针的活动空间,使得织针易于损坏而需经常更换,影响针织机的连续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实现三维进纱,纱线引导孔处不会聚集纱毛,不会损坏织针,可制作高质量弹性面料和其它面料的纱线引导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引导装置,该装置包括:
基座,其装在针织机圆盘的外圆周上;
背纱线导引件,其固定于基座的侧面;
弹性线导引件,其固定于基座上与背纱线导引件的同一侧;
前纱线导引件,其固定于基座(上与背纱线导引件相对的一侧;
纱线引出件,其固定于基座的下部,且
所述背纱线、弹性线及前纱线分别经背纱线导引件、弹性线导引件、前纱线导引件由纱线引出件引出。
基座为条形块状体,其上端设有可调节安装位置的条形孔,基座的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左右向的螺孔和前后向的螺孔,基座上设有由前侧表面延伸至左侧表面的横向凹槽,基座的下部后侧设的L形凹面。
背纱线导引件包括外伸臂和导纱圈,所述外伸臂的一端用螺钉经基座上的螺孔固定于基座侧面,另一端伸向基座前方,导纱圈固定在外伸臂的自由端端部。
弹性线导引件包括外伸臂和导线轮,所述外伸臂的一端设有L形折弯,该折弯嵌入基座上的横向凹槽内,并由前纱线导引件固定,外伸臂的另一端伸向侧下方,导线轮转动连接于外伸臂的自由端端部。
前纱线导引件包括连接臂和导纱圈,所述连接臂呈L形,其一端用螺钉经基座上的螺孔固定于基座与背纱线导引件相对的一侧,前纱线导引件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到基座上的凹槽下部,其自由端端部固定有导纱圈。
纱线引出件为块状体,其包括连接部和导纱部,其中,连接部形状与基座的L形凹面相对应,所述导纱部的右侧下部为斜面,其下端部设有向左侧凸出的凸缘,导纱部上设有背纱线孔、前纱线孔和备用孔,在导纱部的前侧下边缘设有下凹的弹性线导引面,导纱部的后侧面上设有弧形凹面。
背纱线孔为斜向通孔,其由导纱部的前侧向左下方贯通至导纱部的后侧。
前纱线孔为设于凸缘上的竖向通孔。
弹性线导引面呈斜向,其沿导纱部的右侧近边缘向左下方延伸至凸缘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纱线导引件、纱线引出件及纱线引导孔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因此可实现三维进纱,且在纱线引导孔处不会聚集纱毛。由于设置了织针的运行空间而可避免织针的损坏。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制作高质量弹性面料和其它面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引导装置包括基座10、背纱线导引件20、弹性线导引件30、前纱线导引件40及纱线引出件50。
如图3、图4,所述基座10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条形块状体,其上端设有可调节安装位置的纵向条形孔11,基座前侧在条形孔11下部向前方凸出,形成凸出的中部,用于连接各构件。在基座的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左右向的螺孔12和前后向的螺孔13,分别用于连接背纱线导引件20及纱线引出件50。基座中部设有横向凹槽14,其由前侧表面延伸至左侧表面,用于连接弹性线导引件30。在凹槽14上部设有前后向的螺孔16,用于固定弹性线导引件30。如图,在基座的下部后侧设有装设纱线引出件50的L形凹面15。如图4,在基座10的下部后侧的L形凹面15上设有定位槽151,其用于纱线引出件50的定位。所述基座10用螺钉经其上端的条形孔11装在针织机圆盘的外圆周的稳固架(图中未示出)上,通过条形孔11可调节其上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德泉,未经陆德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