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伸式音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7394.8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旗随身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箱,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拉伸方式增大共鸣腔的音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一些音乐爱好者喜欢为音频播放装置配置音效好的音箱。为了便于用户随身携带音箱,现在出现了一些可压缩式的音箱。这种可压缩式音箱设置弹性伸缩管作为共鸣腔的内壁,使用压缩式音箱时弹性伸缩管的弹压部移开,共鸣腔体积增大,因而使音效效果更好。
便携式音箱得到用户的喜爱,需要更多种类的便携式音箱出现。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伸式音箱,通过拉伸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共鸣腔的体积,提供一种拉伸式的便携音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伸式音箱,包括音箱电路板、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内壁形成容置空间,其中,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伸部;所述固定部和拉伸部的连接端通透,所述拉伸部远离连接端的一端用振膜覆盖并封闭;所述拉伸部拉伸出所述固定部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时,所述拉伸部内壁组成的空间和固定部内壁组成的空间组成共鸣腔。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内壁和拉伸部的外壁滑动套接,所述固定部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拉伸部的外壁设置和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能够和外螺纹螺接。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拉伸部收容于所述固定部的内部,所述拉伸部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底壁。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内螺纹或外螺纹上设置密封图或密封垫。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固定部内壁的横截面和所述拉伸部外壁的竖直方向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固定部外壁的竖直方向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拉伸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连接端设置弹性材料的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的外壁凸出于所述本体的外壁;所述抵触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端卡合密闭连接。
所述的音箱,其中,所述固定部内壁在竖直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伸式音箱,由固定部和拉伸部的固定连接构成音箱的共鸣腔,所述拉伸部可以收容于所述固定部内部,减小音箱的体积便于携带,所述拉伸部延伸出所述固定部,使音箱共鸣腔变大,提高音箱的音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伸式音箱第一个实施例中拉伸部处于固定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伸式音箱第一个实施例中拉伸部拉伸于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伸式音箱第二个实施例中拉伸部位于固定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伸式音箱第二个实施例中拉伸部拉伸于与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抵触部在被压缩时和没有外力压迫时两种状态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伸式音箱100,包括音箱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扬声器130、设置扬声器130的固定部110、同固定部110组成共鸣腔的拉伸部12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部110的内壁和拉伸部120的外壁滑动套接,所述固定部110内壁上设置内螺纹111,所述拉伸部120的外壁设置和内螺纹111相适配的外螺纹121,所述内螺纹111和外螺纹121螺接,实现拉伸部120延伸于固定部110时的固定,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扬声器130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底壁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110和拉伸部120的连接端都是通透的,所述拉伸部120远离连接端的一端用振膜122覆盖并封闭,所述固定部110的底壁至所述拉伸部120振膜122的空间为音箱的共鸣腔,即所述固定部110内壁组成的空间和拉伸部120内壁组成的空间组成共鸣腔。
所述拉伸部120可以收容于所述固定部110内壁组成的容置空间内,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部120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底壁。所述拉伸部120位于所述固定部110内部的状态时,减小了所述音箱100占用的体积。
所述拉伸部120从所述固定部110内部滑出后,可以通过所述内螺纹111和外螺纹121螺接,实现拉伸部120拉伸于固定部110时的固定,如图2所示,这时音箱100的共鸣腔体积增大,使音箱的音效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旗随身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旗随身数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7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插座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眼镜拉力测试机